其实学校和专业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考大学是专业重要还是学校重要,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学校和专业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选大学专业、地域和学校重要哪个更重要
首先说明观点:地域>学校>专业
因为平台真的很重要,不管城市还是学校都是平台。
在好的平台,可以获得更宽阔的事业,接触更优秀的人。我到首都北京,就比我在老家省会看到的东西更加先进。在清华北大接触的人,肯定比老家普通大学的学生出色的人更多。
学校水平差不太多,选地域好的。地域差距小于学校差距的,选学校好的,专业尽力而为,选适合自己的。
展开来说
两所水平差不太多的学校,比如台北教育大学和高雄师范大学,高雄师范大学可能比台北教育大学更好一些,但是台北的地域优势比高雄好很多,所以选台北。毕竟台北作为省会,资源是台湾省最丰富的。
而学校差距比地域差距还大很多的时候,选学校。比如一样是台北教育大学,这时候和在高雄的中山大学比,肯定是选择在高雄的中山大学。因为台北和高雄的差距,没有学校之间差距大,毕竟中山大学是名校,不是一个层次。
然而专业,这个是最难讲的,每个人情况和想法,需求都不一样,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是学习什么样的专业,最后还可以从事本行业的真的不多就对了。兴趣和就业情况,未来发展都是考量范畴。
但选择一个好的城市,一个好的平台,真的很重要。
考大学是专业重要还是学校重要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个人觉得,长远来看,专业更重要一些,当然,好的大学也很重要。
毕竟随着时间的推移,毕业院校可能会逐渐被“遗忘”,但是专业的重要性却越来越被凸现出来。
我举个例子吧,我当时大学里就有几个特别牛的专业,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存在,这部分专业的学生还没毕业几乎全部被企业提前签约,而且都是国企等大企业,当时把我们给羡慕的呀,这种重点专业的学生有种自带光环的感觉,大家一起走在校园里感觉好像两个学校的学生一样。而有一些专业却要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所以,选专业一定要慎重,最怕只看学校而忽视专业的重要性。宁愿选择普通学校的重点专业,也不选名校的冷门专业。
为什么专业更重要呢?主要因为:
1.专业是工作中最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工具,而学校却不能直接用来为企业创造价值。2.同样的专业,好学校的就业相对更有优势一些,但是这种优势仅仅限于应届毕业生或者刚毕业的那一两年,后期的机会还是要依靠自身过人的专业能力来创造。所以好学校里的一般专业,它的优势并不是特别持久。但一个好的专业却能持久的带给我们价值。3.上大学,读名校的目的最终都是为了学到知识,为了以后谋生做准备打基础。所以我们更应该看重的是所选专业能否为我们毕业后带来必要的价值,而不是名校带给我们的虚荣和虚名,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和报考的专业分数线是什么关系啊
大学录取分数线是所有专业录取学生中的最低分,大学里各个学院实际上是相互独立的,专业分数由学院自己定,只是由学校统招。
高考录取分数线,又叫省控线,或者叫批次线,每个省叫法不同,含义相同,所谓高考录取线就是指考生想要上某个批次大学必须通过的一条分数线,一般来讲,一本大学的录取线叫重点线;二本大学的录取线叫二本线;三本大学的录取线叫三本线或本科线;高职大专的录取线叫大专线;每年高考的录取线都不相同,主要是由于当年的招生计划和报考人数以及当年的高考试题难易程度来决定。
大学录取分数线和专业分数线有什么区别
高考完后,家长们就面临着报志愿的问题了,有很多家长看到大学录取分数线和专业分数线后,傻傻分不清这两分数线有什么区别。
一、大学录取分数线与专业分数线的区别
大学录取分数线,即提档线(或投档线),是某大学按照招生比例进档的最后一个学生的分数,也就是说,是国家在统筹的录取比例上面,根据所有学生的成绩和想招录的人数算出来的最低分数线。一个考生的只有达到最低分数线以上,才有可能被录取。
专业分数线,是高校根据报考该专业的人的多少和考试分数高低排列,完成专业招生计划最后一个人的分数。
例如,某大学计划招生10人,提档比例为1:1.2,共20人报名。其中,A专业招5人,B专业招5人。
那么,省招办就会按照招生计划数的1.2倍,即12人,将20人的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把前12名考生的档案投送到某大学,然后,某大学再根据专业报名情况,从12人中挑选10人录取,最后,把没被录取的2人档案退回省招办。
投档到某大学的12个成绩里,排名第12的成绩就是提档线,即大学录取分数线,这个例子的提档线是589分。被录取的10个成绩中,A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为595分,B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为589分。
在这里请注意一下,在此例中,假设只有第11位的学生服从专业调剂,B专业报名的只有4人,就把11位的调剂到了B专业,所以B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为589分。
从以上分析也可以看出,大学录取分数线并不等于专业分数线,一般情况下,专业分数线会大于等于答大学录取分数线。
但是,在现实中,也有的专业会出现专业分数线低于大学录取分数线的情况,那是为什么呢?
我们还是从上例子来看,如果第11位生生也不服从专业调剂,也就是说,全部报名的考生都不服从专业调剂,那么B专业就完不成执行计划。由于不服从专业调剂,考生报的专业录取不了,结果只能是被退档。这时候,再录入的考生的分数,肯定是低于提档线了。
二、考生在报考志愿时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提档比例
很多考生与家长在报考志愿时,对于提档案比例不太重视,结果每年都有一部分才生,考生,虽然成绩很高,但是因为忽略了提档比例,而导致被退档,失去了被录取的良机,而不得不面对补录的尴尬境地。所以,在报考志愿时,尽量选择提档比例为1:1或者1:1.05的高校,避免被退档的风险。
2.最好是选择专业服从调剂
对于专业服从调剂,真的有很多考生不重视,认定一个专业后,就是报这个专业,非这个专业不学。殊不知,你看中的专业往往是比较火的专业,越是火爆的高校或者专业,专业录取线就比较高。我认为,如果考生的分数没有绝对优势,最好还是填报专业服从调剂,这会让考生被录取的概率增大。上面的例子也说有了,594分的考生没有被录取,而590分的考生却被录取了,这就说明了服从专业调剂的重要性。
再说了,调剂的专业也不一定都是差专业。在人们心目中,一直认为调剂的专业,没有好专业,其实,大学里面,被调剂的最多的专业一是招生人数多的,二是招生人数少的。招人数多的,考生会从心理上抵触,认为这个专业不好。而招生人数少的呢,考生认为自己报名,没有希望被录取,不敢去填报。其实,这都是心理的作用,专业都是国家计划的,不能用“好”与“差”来衡量。
还有,现在很多大学是按照大类招生的,学生入校后先以大类模式进行培养学习,一般是入校一年后,再根据学生的意愿分流专业,让考生拥有自主的选择机会,这样的话,根本就不用担心专业的问题。
3.是保学校,还是保专业
这是令家长与考生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如果选择专业调剂,学校可以保了,但是专业没有保证;如果不选择专业调剂,专业保住了,但是学校保不住了。我个人认为,如果考生想保学校,那就选择服从专业调剂,这样,即便是自己所报的专业不能被录取,也有可能被别的专业所录取,避免了退档的风险。如果考生想保专业,非此专业不上,那就不用选择专业调剂了,这个学校录取不了,可能被另一个学校录取。
结束语
填报高考志愿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家长与考生一定要弄清楚大学录取分数线和专业分数线的区别,更应重视提档比例、专业调剂对录取的影响,不要因此而导致退档,错失良机。
关于学校和专业和考大学是专业重要还是学校重要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