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适量的运动量是高效健身的关键!要掌握合适的运动量,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的身体状况来判断:
1.自我感受
运动后疲劳可以很快消除,特别是运动后第二天早上不觉得累,身体舒适,饮食、睡眠正常,说明运动量合适。如果你感觉很疲倦,恢复很慢,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甚至出现头痛、恶心、心悸、胸痛、血尿等症状,这表明运动量过大,需要适当休息。及时调整,以免伤害身体。
2.体重状况
参加运动后一段时间体重减轻是正常现象,但如果体重持续减少并低于正常体重(减肥运动除外),这表明运动量可能过多。最好在早上起床后测量体重。刚刚参加运动的人应该每周测量一次体重。
3.脉搏状况
心率反映运动强度,脉搏反映心率。高强度运动时,脉搏为每分钟160-190次;中等强度运动时,脉搏为每分钟120-160次;而低强度运动时,脉率低于每分钟120次。
经常锻炼的健康非老年人,基本静息心率通常为60-80次;而运动时的最佳心率约为180减去年龄。
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后,连续3天早上的基本休息率比平时高10%,则应考虑运动量可能过大,应及时减少运动量。
另外,对于健身目的的运动量,还应注意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力量抗阻训练等。这样可以平衡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前者改善心肺功能,后者塑造肌肉线条。两者结合使用效果最佳。
在运动强度方面,避免运动过快或强度过大,这样会导致身体主要消耗糖原而较少脂肪,容易增加运动损伤的风险。
总之,掌握合适的运动量需要综合考虑身体反应、体重变化、心率监测以及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法和强度控制。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