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书法的确比较考验藏主的文化修养与艺术品鉴能力,虽然价格相对不高,但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不及绘画作品是不争的事实。
更何况世上有不认识的字儿,却从来没有不认识的画。
在大佬中,热衷收藏绘画,并且出手最阔绰的人无疑是王健林。王总在艺术品上从不吝啬,只要货好,钱不是问题。从藏品质量与数量看,王健林不仅有实力,而且眼光还不错。
收藏需要丰富的鉴赏经验。王健林16岁在军队服役时便特别喜欢收藏艺术品,彼时只是业余爱好。后来退役从商,渐渐积累起资本,自己的爱好也终于有了物质支撑。有爱好不说,王健林的机缘也着实不错。
1992年从傅抱石家人手中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花费800万元购得《龙盘虎踞》。一年之后又以140万元拿下李苦禅的作品《五只鹰》。这幅画除了艺术价值高以外,来头也着实不小:在荣宝斋中堂挂了几十年。
真是千金难买我喜欢,荣宝斋经理当时开价一百万,王健林二话没说加了四十万拿下。后来这幅画走出荣宝斋,进了国民岳父的厢房。
20年后,在纽约佳士得纽约拍卖夜场,王健林用1.72亿人民币买来毕加索晚年田园时期的佳作《两个小孩》。如今,王健林手中已有两张毕加索的作品,另一幅是《戴帽女人》。
最值得一提的不是王健林办公室那张石齐的《山水》,而是当代艺术大家吴冠中的大画。据说吴冠中一生作品不过千余幅,王健林收了70多幅。大画不过四幅,其中有三幅躺在王健林的收藏室里。
当记者问王健林是否会把藏品卖出折现时,王健林用钢筋混凝土一般坚定的语气说了一句金光闪闪的话:不卖!
姜还是老的辣,即便最近流年不利林身价缩水,王健林依旧舍不得卖掉自己那些宝贝。不像华谊兄弟的王中军,经去年崔永元一番折腾,公司股价接连下挫。
情怀终归敌不过买卖,王中军在重压之下还是怂了,出手不少藏品。
王中军与王健林有着类似的同年,都是干部后代,在大院长大,而且不约而同在16岁有过一段军旅生涯。但在艺术情怀上却是天差地别。王健林像票友,对艺术品的喜爱属于半路出家,所以看上就买。而王中军却是真正喜爱,有实打实的艺术经验。
从小学画画,军旅生涯也没有磨灭王中军对艺术的向往,复员之后白天做美术设计,晚上跑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绘画技艺。路子也很正:素描、色彩与速写。即便后来事业成功,闲暇之时也会挥洒一番。
如果打开他的收藏室就能发现王中军坐拥大量绝世佳作,坦白地说艺术价值恐怕胜过王健林。
绝世佳作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名家大作,典型时期作品以及丰富的历史价值。
二王都有毕加索的藏品,但王中军手中那幅《盘发髻女子坐像》,不仅是毕加索后期的巅峰之作,在构图与表达上将女子情感的变化呈现出来。在头部,颜色从右至左逐渐由代表气恼的绿色变为愉悦的黄色,与立体构图完美的融为一体。
如不了解作品本身的背景,很难知道藏在此画背后的故事。1948年,毕加索刚从波兰回家,情人弗兰索娃·吉洛身怀六甲因没有情郎的陪伴而气恼。懂事儿的毕加索从华沙带回一件绣花外套,希望让佳人息怒。想到这里,便作了此画。
该作品完全符合绝世佳作的所有条件,更别提梵高传世名作《向日葵》、《雏菊与罂粟花》、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墨迹《局事帖》,光这三件都是无上瑰宝。
但王中军今年特别难熬,“为了公司的安全性,我什么都可以卖掉,这个没有什么丢人的。”他最近卖了不少藏品,被人问到之时似乎也很豁达。
英雄都有落难时,秦琼落魄卖过马,杨志被劫卖过刀,王中军可比秦琼杨志水平高了不止一档,好歹拿出来的作品堪比一部近现代西洋史。
04
名人字画不是用钱就能买得来的,一双慧眼才是真宝。
故宫博物院曾有一位传奇鉴宝专家徐邦达,江湖人称“徐半尺”,只看半尺就能断真假。这门技艺的养成来自从小熏陶以及强烈的爱好,品鉴能力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学会的。
什么都可以模仿,唯有爱无从模仿。
不懂字画,为提升格调其实可以有别的爱好,比如看书。通过阅读,既可以打发时间,还能提升自我修养。
一说看书,不得不提文艺中年冯鑫,同万科郁亮一样,他也喜欢看《约翰克里斯朵夫》。同朱总理一样,也沉迷于用词深奥的《尤利西斯》。
在暴风影音最妖的2015年,冯鑫揣着一本《道德经》回老家反思。《道德经》是本好书,真正读出味道用于实践的还是任正非。这两年华为被推到风口浪尖,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逼得任老爷子一把年纪了还得频频露面。
且不论华为如何,看过任正非专访的人无不钦佩他的言谈举止、知识体系以及全球视野。
“作为一个父亲,您如何看待女儿的事情?”
“首先,我相信法律,其次我感谢国家。”
这位七十岁的老人面对记者提问,总能照顾各方利益,严丝合缝、流利自然地回答,挺像太极推手,谈笑间化解难题。除了丰富的经历,任正非还喜欢阅读,不仅读得多,且涉及面广。
任正非读过一本叫《熵:一种新的世界观》的书,深深折服于文中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部分。“熵”是物理学一个关于能量退却的概念,涉及控制论、概率论、天体物理学等。
熵让诸多科学家为之穷经皓首,就连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也曾写过与之相关的经济学著作。
除了物理学,历史、地理、哲学、军事等学科,几乎都能吸引任正非的兴趣。不仅自己好学,他还影响别人,上升到企业文化。
让干部读党史,学会忍辱负重,把华为拧成一股绳。另一边儿任老在家里琢磨《汉武大帝》《大秦帝国》一类历史剧。
此外,华为内部有一个大学,简直是东西方文化的熔炉。据报道,2002年以来,定期举行讲座,涉及的内容也贯通古今、不分中外。有社会学经典《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有《近代西方哲学》,还有中国学者刘梦溪的《中国文化的张力》。
人才与人精有一大差别,人才不论到哪儿都是人才,他们拥有博古通今、举一反三的能力。人精往往只是在某一门类有专长,菜刀怎能当锤子用?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美团王兴也是个爱读书的主,也读过《道德经》。他像年轻人一样使用,据说还有三个。在王兴家有一整面墙都是书,王慧文曾狐疑的问他看了多少,王兴想了想说差不多看了一半。看着王兴高抬的发际线,王慧文信了。
大佬们经常翻阅传统经典,而《毛选》则是近代著作中最炽手可热的书。江湖味儿颇重的史玉柱把红宝书背得滚瓜烂熟,劳模雷军则从中悟到了“游击战”的真谛。马云也常看,还总结出一句话,60年代的人不可避免地都学习过。
但唯一让人好奇的是,这么好的书为何大佬们都只读选集,却从来没人看全集?
05从下棋到跑步
好琴棋书画之人,大多给人文雅的感觉,如果还有情致,可称文人雅士。
爱好下棋的人,尤其是爱好围棋的人,通常都有前瞻性思维。围棋有十字诀,在蔡崇信、雷军以及宏碁创始人施振荣的商业经历中,不少关节点都可看到他们的宏观思维。
不仅是思维,在手法上,也经常见到“拆、逼、封、压、扳”等围棋技巧被用到商业之中。不过下棋必须得找个人,而书画这玩意儿买到赝品的概率又太大,亏钱事小,被人说成“树矮墙新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可就名声在外了。
既然文雅的东西名堂深,还不如干净利落,直接在身体上做文章。想必是工作一天,大脑需要好好休息,因而更多大佬选择把运动作为自己的爱好。
王石爱运动,人尽皆知,他的继任者郁亮也有模学样大搞运动文化。非得把万科搞成健身俱乐部,恨不得员工都跟健身教练似的。
亚里士多德总结了三种朋友,道德的朋友、快乐的朋友以及酒肉朋友。相同兴趣的人,很容易成为朋友,张朝阳就是王石的快乐朋友。
张朝阳最初喜欢登山,这恰好合了王石的胃口,2002年二人在海拔5355米的四姑娘山主峰汇合。一年之后,王石登上珠峰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掀起一阵攀登珠峰的热潮。
老大哥带头,小老弟自然得跟上。那年5月,张朝阳在搜狐成立了一个“2003年中国搜狐登山队”,意欲登上珠峰,还自封副队长。在一番努力下登到海拔6666米的位置就打住了,数字的确讨巧,但怎么也比不过王石登顶。
爬个6666没人找你打广告,登顶珠峰8848就找了王石。张朝阳那时要是多点商业头脑,爬个58米拍张照片发给58同城的姚劲波,到了360米再给周鸿祎写个短信,强强联手,搜狐不就好起来了吗?
似乎是不到珠峰非好汉,2010年华大基因的汪建也起了见贤思齐的心,随王石爬过一次珠峰。身体本就有恙,一时间腿部受伤、上吐下泻,汪健登顶未遂早早地便下了山。
今年9月《中国企业家》采访汪建,谈及此事时记者问他登山有什么乐趣。汪健也是个实诚人,答“吹牛用啊”。记者似乎没把到脉,还从脑细胞的角度追问,汪健依旧直接“虚荣心嘛”。
还是张朝阳聪明,登山不在高,意思一下就好。自2003年拼了老命6666之后,数次登山怎么也过不了这个数,可能跟同行的伙伴儿有关系。
据《中国企业家》报道,张朝阳2005年率孙楠、高圆圆、李冰冰登上西藏启孜峰,跟一帮美女爬山,的确是件体力活儿。后来老张还练过一阵瑜伽,现在改练跑步了,据说在办公室摆了一台跑步机。
学过物理学的都知道,往上爬肯定比横向移动费力。汪建在采访中说自己“鸡贼”,跟张朝阳比还是欠点儿火候。
06
无论运动还是琴棋书画,或者源于早年经历,大佬们的爱好不一而足。在所有大佬中唯有董明珠女士与沈南鹏先生比较特别。
董小姐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做什么最快乐,这位心直口快的女强人说每天看到我的销售数字在变化,是最快乐的。一边儿说,一边儿洋溢着秋天收获的笑容,那表情特别像罗中立的代表作《父亲》,有着一丝让人很难发现的辛酸。
对数字无比痴迷,会让格力越战越勇。每思至此,都觉得雷军不该跟董小姐在销售额上打赌。不如换个与数字无关的,比如看谁能倒着背《毛选》,这样胜算恐怕大得多。
董明珠只是喜欢数字背后的业绩,而沈南鹏却是研究数字出身,曾经在哥伦比亚大学读过一年数学博士。这个金庸的小老乡在投资领域斩获无数,堪称创投之王。不同于董明珠,沈南鹏把数字上升为方法论。每一次投资势必要缜密计算,一旦决定就雷厉风行。
二战德国最后一位陆军元帅舍尔纳曾说过一句话,很能概括沈南鹏的行事风格:精密计算,果断行动。
大佬何其多,爱好何其广,三言两语说不尽,企图用一两个词给大佬定义真是难上加难。大佬不是神,用“全知全能”是不能概括的。
人不同于神,因为神有神格,变了就得换信徒,而人是一体多面。
大佬们在聚光灯下都会带上一张面具,或阳光,或励志,更或是鸡汤。真正走下聚光灯,说到底还是凡人。
通常情况下,凡人就该有凡人的烦恼,年轻时志大,但到了中年志气就会变为俗气,而等到老年俗气又成了暮气。
任何一个成功的大佬,在扬名立万,名成利就的过程中,其实也只不过是一个无奈的江湖人。
江湖子弟江湖老,虽然都搅弄过风云、搬弄过是非,但总得留下点不一样的东西吧。
如此甚好!
参考资料:
《颠覆者:周鸿祎自传》
《中国企业家》:刘强东停不下来
《中国企业家》:王中军:缘于绘画小记
《中国新闻网》:3.7亿梵高和1.8亿毕加索亮相王中军私人美术馆
巴九灵:程维:中国互联网从没输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