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古都是哪个城市 为什么称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古都和都会各指哪些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六朝古都是哪个城市,以及为什么称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古都和都会各指哪些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被称为六朝古都的城市指的是哪座城市

中国历史古都名城,首屈一指那非西安莫属!西周,大秦,和西罗马东西辉影的西汉,更别说中国中央皇朝声播全球于辉煌顶峰之大唐盛世。京城都立于长安(西安)!西安历史铅华文明之厚重在中囯那个古都京师胜过长安(西安)!北京城崛起已晚西安一千年了!

六朝古都排序

六朝古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都城,分别是:杭州、西安、开封、洛阳、南京和北京。

北京

北京是现首都,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春秋战国时期,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后来,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国都。

南京

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三国的吴,东晋,南北朝的宋、齐、梁、陈,六朝均定都与此。此外,它还是南唐、明、太平天国的首都。

西安

长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丝绸之路起点。丰镐都城、秦阿房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勾勒出“长安情结”。

洛阳

洛阳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有十三朝古都之称。

开封

开封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后有夏朝,战国时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宋朝,金朝等相继在此定都,被誉为八朝古都。开封是世界上唯一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宋都东京城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

杭州

杭州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

为什么称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古都和都会各指哪些

南京,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会、副省级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是我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南京有着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9月即迁都于此,称作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

公元317年,晋琅琊王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以建康(今南京)为国都,这是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时期。

此后,南朝宋、齐、梁、陈相继定都建康,史称“六代豪华”,南京由此有“六朝古都”的美称。

公元937年,南京成为南唐的首都,称为江宁府,这是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期。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立明朝,以“应天”为“南京”,第一次成为一统天下的全国首都。由此,南京城市发展进入又一高峰期,南京都城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城。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于此,改名天京。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27年,国民政府定南京为首都。

“金陵自古帝王州”,从中古到近现代,继孙吴之后,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以及中华民国先后定都南京,共455年,史称“十代故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文化遗产。

“古都”

古都指古代王朝的政治中心,也往往是其经济和文化中心,因此,它的设置应该比较稳定。但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向外拓张形势的需要,京都常常从旧都迁往更为合适的新地。在中国历史上,不仅许多政权在自身发展中经历了京都位置的逐步转移,而且从整体看,历代京都还呈现出先以东西向迁移为主,后以南北向交替的位置变换。京都的迁移还必须考虑各种地理因素。中国历史上统一王朝或者在全局范围看呈鼎立之势的大的政权的首都,又称都、都城、国都、京城。京都既是某一王朝的政治中心,也往往是其经济和文化中心。

南京是六个王朝的都城,所以是古都毫无异议。

“都会”,出自《越问·封疆》,表示都市的意思。

都市可以说是一个地方的经济、政治及文化中心。都市中有较多的、集中居住的、不同职业身份的居民,大部分居民从事非农业劳动,某些居民具有专业技能。都市具备市场功能、至少具备局部的调节功能和以法律为基础的“社会契约”功能。

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以及中华民国等十朝,也都不一定是在一统王朝,定都南京,南京已经极度繁华,所以称“十朝都会”。

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指的是那哪六个朝代

一直以来,作为中国六大古都之一的南京,时常用“六朝古都”这一概念来对自身的历史文化积淀进行定位。“六朝古都”中的“六朝”,指的是从公元229年到公元589年间,在当时被称作建业或建康的南京先后定都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四个政权。其中的东晋和宋齐梁陈政权,虽然都有着各自的国号,但考虑到当时的政治形态是以门阀贵族为掌握国家政权的主体,而南朝各政权的更迭,往往都是不同门阀势力的重新分配,政权变动前后,不同的门阀势力与前朝和今朝依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这几个政权在某些角度上也可以算作一个连续的大王朝。这种特殊的政治体系所带来的南朝政治演变上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也使得作为都城的建康在营建方面,以及根植于建康城的南朝文化,具有相当的完整性、一致性。

作为六朝都城的建康城,发端于自孙权定都建业后营建太初宫。其后南朝诸政权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宫署建设,并形成了当代人耳熟能详的台城区域。除了以台城为核心的建康都城外,当时的建康周围还分布有长干里、石头城、丹阳郡城、西州府城、白下城等不同功能的市镇或要塞,共同构成了一个城池体系。

说起南朝对建康城的营建,就不能不提及东晋。作为西晋覆灭、中原遭受“五胡乱华”之难后播迁至此的王朝,东晋按照洛阳故都的部分格局,并创造性地以对称布局作为规划理念,开创形成了北为宫城区,南为官署区的城市格局。南齐武帝永明年间,北魏孝文帝为了重建洛阳城曾派人来到建康,对建康的城市格局进行详细记录并用于洛阳的营建中。北魏的洛阳城也成为隋唐时期长安和洛阳城市格局的蓝本,而大化改新后的日本在营建自己的平城京(今奈良)和平安京(今京都)时也以这种都城格局作为模板。这种在东亚产生重要影响的城市格局,其源头就是六朝时的建康。

至于在建康前前后后定都数百年的南朝各政权,许多人都会不自觉地贴上“短命”“偏安”的标签。短命和偏安,难道就是南朝的全部?对于所谓的“短命”,正如之前所言,由于特殊的政治形态,南朝的政权更迭,更多地只是门阀世族的势力的交换,基本的政权结构,依然得到完整地继承。而谈到所谓的“偏安”,就不能不提到造成这一局面的“五胡乱华”。由于西晋王朝统治集团的腐败和勾心斗角所引发的“八王之乱”,造成了国力的大规模衰退,恰逢气候变冷造成北方游牧民族大批南下,与此前被不加防备故意安置入塞的各个游牧民族合流,趁西晋衰颓之时大肆反叛,使得中原一片涂炭摧残之状。东晋王朝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衣冠南渡”定都建康。对于那段惨痛历史,当代的历史学界也许会以当代的背景进行多种不同的解读,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些在中原大肆杀戮的胡人,无异于外族侵略者。而晋朝则更像是合法政权在失去核心统治区后的被迫南退,自此之后,北伐中原、恢复故土成为不少南朝君主的夙愿。但此后数百年南朝一直未能像之后的明太祖一样进行成功北伐,很大程度上与当时的特殊战争形态有关。南北朝时战争的主要形态,是以战争双方用人马俱披重甲的重型骑兵——“甲骑具装”相互冲击来进行。这些作用有若当代坦克的重装骑兵的数量,往往决定了双方的军事实力。相较于北朝,当时南朝的甲骑具装数量较少,难以与北朝形成有效对抗。在不少战役中,南朝军队正是被北朝的大规模重骑兵冲击所击败。因此在当时的情况下,南朝要北伐中原、饮马黄河,无疑是困难重重。虽然难以北伐,但南朝还是一次次击退了北朝的进攻,保住了南朝的半壁金瓯,并且也保护了五胡乱华之时,在中原已如风中残烛的华夏文明。正是南朝的存在,才让当时遭受巨难的华夏文明,有了继续发展的支撑点。

隋文帝杨坚颠覆鲜卑人的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并灭亡南陈后,曾获得一支来自陈朝的宫廷乐队,在听闻了乐队的演奏后,隋文帝表示:“此华夏正声也。昔因永嘉,流于江外,我受天明命,今复会同。虽赏逐时迁,而古致犹在。可以此为本,微更损益,去其哀怨,考而补之。以新定律吕,更造乐器。”在中国的传统中,礼乐往往是文明是否成熟、是否是正统的重要标志。隋文帝对南朝音律的肯定,无疑昭示了其对于在政治上处于敌对状态的南朝,在文化正统性上的无比认同。而隋文帝所建立的致力于大一统的隋朝,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恢复以南朝为象征的华夏正统。在之后的唐朝,南朝积淀数百年的文化典章制度等因素,又大量被统治群体吸收,以致出现了所谓“唐代南朝化”的现象。“偏安”的南朝,在政治实体上消失后,却依然通过另一种形式,在大一统的盛世里延续着自己的生命和血脉。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考试资讯

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语水平?

2024-8-20 22:05:42

淘淘好资源

英语口语培训班实用口语课ChrisParker百度网盘下载

2024-4-26 12:01:12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