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改造大脑》:动起来,能解决你99%的内耗

英国利兹都市大学曾做过一项研究:把两百多名上班族分为两组,一组在午餐后锻炼30分钟到一小时,一组则什

英国利兹城市大学进行了一项研究:

200多名上班族分为两组。一组在午饭后锻炼30分钟到一个小时,另一组则什么都不做。

每天下午,研究人员都会观察两组人的工作情况。

研究发现,午饭后无事可做的员工常常会感到心烦意乱,一件小事就能让他们思考很长时间。

那些参加锻炼的员工更有组织性、更有动力、更能抵抗压力。

John Reedy 医学博士进一步研究发现:

运动可以通过刺激脑干、调节神经递质,使人变得积极乐观。

他把他的观察写进了他的书里。新书发布后,迅速登上亚马逊图书排行榜。该书重印超过16次,风靡全球。

这本书是《运动改造大脑》。

书中,雷迪通过丰富的案例揭示了运动与大脑的联系。

他认为:

“一个人压力越大,就越需要锻炼来保持大脑平稳运转。”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很快,难免会感到焦虑、疲惫。

如果你也深陷负面情绪的泥潭,不妨看看这本书《运动改造大脑》。

只要动一动,就能减少99%的内耗。

1

运动可以缓解焦虑

村上春树曾这样描述自己跑步后的状态:

“我终于坐到了地上,用毛巾擦了擦汗,尽情地喝了水。

解开跑鞋的鞋带,体内打结的东西一点点解开。 ”

在这个纷乱的世界里,人们难免会被琐事所纠缠,而运动就是舒缓心灵的速效良药。

当你的思绪纷乱时,你会在运动中浑身大汗,心中的焦虑和烦躁也会被蒸发。

《运动改造大脑》中,艾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艾伦是一家公司的经理,但她常常感到不安。

参加晚宴时,她总是心慌意乱,生怕丢脸;

在管理下属的时候,她会犹豫不决,担心分配的任务给大家带来麻烦。

加之工作繁忙,需要不断处理各种疑难问题,艾伦常常感到压力山大。

她找到雷迪医生来分享她的烦恼,雷迪建议她不妨做自己喜欢的运动来缓解压力。

于是,艾伦开始每天做出汗的健身操。

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很少再有杂乱的想法,对待工作也变得自信、从容,不再患得患失。

对此,雷迪分析道:

运动使大脑分泌血清素、多巴胺等多种激素,使人感到快乐;

同时,它还能触发身体释放抗焦虑神经递质,阻断大脑的焦虑反馈回路。

想要缓解焦虑,运动无疑是副作用最小、最符合人体规律的方法。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许多人被动地参与到生活的流动中。他们要么被KPI考核赶走,要么被家里的各种突发事件搞得疲惫不堪。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负面情绪已经积累到了极点,不妨通过运动来放松一下紧张的心弦。

下班后去跑步,让疲惫的身心恢复久违的活力;

周末去打篮球,让所有的失望随着汗水蒸发。

当你运动到全身感到温暖、舒适的时候,心里的一切烦恼就会一扫而光。

《运动改造大脑》:动起来,能解决你99%的内耗2

运动可以治愈身心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一位名叫派尔斯的病人。

父亲和岳父相继去世后,派尔斯悲痛欲绝,终日以泪洗面。

不久之后,他感到胸口绞痛,呼吸困难。

检查发现,派尔斯患有结节病,肺部布满絮状阴影。

这表明这种疾病将扩散到全身并最终导致死亡。

得知自己的情况后,派尔斯的心就像掉进了冰洞,冰冷如冰。

他绝望地将自己关在家里,等待死亡的降临。

但一段时间后,病情并没有出现恶化的迹象。

无聊的派尔斯打算做点什么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派尔斯曾经是一名出色的运动员。工作后,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运动了。

那天,派尔斯灵光一闪,自言自语道:

“既然我无法掌控生死,那么至少我可以掌控行动。”

派尔斯决心通过每天跑步来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

最初,他只能跑很短的距离。

但每次跑过终点线,感觉到自己的心脏剧烈跳动时,他都会安慰自己:“今天大概不会死了。”

渐渐地,派尔斯将距离增加到800米、4800米,最后是12000米。

每一次突破极限,派尔斯都会感到血液在狂跳,喜悦地滴落。

一段时间后,派尔斯去医院复查时,发现肺部的阴影消失了很多。

五年后,他的病奇迹般地痊愈了。

回顾这段不平凡的经历,派尔斯感慨道:“是运动救了我的命。”

面对疾病的沉重打击和意外的惊喜,每个人都会不知所措。

运动会激活身体的能量,让我们更有信心去对抗困难和无常。

卡罗莱纳大学研究发现:

每周慢跑五天的人患病风险比从不锻炼的人低一半。

再好的保健品,也不如运动那么强大。

行走在世间,我们谁都无法预测命运的风雨。

但你仍然可以通过锻炼来增强肌肉和骨骼,为自己获得一些信心。

保持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质,提高精神力量。

生活越是艰难,就越要把自己从泥潭中挖出来,远离抑郁和苦闷。

当你锻炼并重新获得对生活的控制感时,很多痛苦就会消失。

《运动改造大脑》:动起来,能解决你99%的内耗3

行动起来,你可以重塑你的生活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你明明想减肥,却坚持不了几天就因各种原因放弃;

我不打算再熬夜了,但一拿起手机,我就忍不住玩到凌晨两三点;

我答应理性消费,但顶着巨大的压力,我还是忍不住疯狂购买……

坏习惯一旦养成,就会让人上瘾。

即使你决心戒掉,也不能保证你不会被惯性所驱使,在一段时间后再次陷入其中。

雷迪博士说,克服毒瘾的最好方法是锻炼。

因为移动可以让大脑重新建立另一个反射通路,并转移对成瘾行为的注意力。

从长远来看,我们可以从根本上改掉坏习惯。

在书中,作者讲述了一位名叫苏珊的访客的故事。

从前,苏珊长期酗酒,每天中午都会忍不住喝一大瓶。

喝酒让她变得肥胖,自控力也越来越差。

为了戒掉酒瘾,苏珊找到了作者,希望得到帮助。

作者建议,每当她想喝一杯时,就应该做一些喜欢的运动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例如,苏珊最喜欢的运动是跳绳。

然后,她可以把跳绳放在家里触手可及的地方,每当她想喝酒的时候就跳几分钟。

苏珊听从了作者的建议,惊喜地发现,跳绳后,她对酒精的依赖逐渐消失了。

几个月后,苏珊成功戒掉了酒瘾,并养成了每天跳绳的习惯。

锻炼重塑了她的生活方式,让她找到了自我控制的感觉。

TED演讲中有一段经典的演讲:

“成瘾的反面不是清醒和克制,而是内在的联系。”

运动可以加速血液循环,让能量在内部器官之间流动。

与被迫退出的痛苦相比,这显然能给人带来更多的愉悦和满足。

如果您想克服毒瘾,请通过锻炼重塑您的生活方式。

找一些你喜欢的运动来分散自己对成瘾行为的注意力。

每天坚持运动。你流下的每一滴汗水,你所做的每一次伸展,都将帮助你战胜惯性,重新开始你的生活。

《运动改造大脑》:动起来,能解决你99%的内耗4

行动起来是消除内部摩擦的良药。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

熬夜、整天赖在床上,当时可能感觉很好,但后来你会后悔自己的自制力很差,浪费了很多时间;

跑步或者打完篮球后,虽然当时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但过后却感觉神清气爽、神清气爽。

运动是一个长期见效的过程,也是让身心重新启动的最佳方式。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

你生来就会运动,从你的基因到你的情感,从你的身体到你的思想,一切都渴望过上积极的生活。

如何开始锻炼并长期坚持?

我从书中总结了4个方法。

1、从步行开始,迈出锻炼的第一步

作者的研究发现,大约1/2开始锻炼的人会在六个月到一年内放弃。

原因是他们从一开始就进行高强度的锻炼,导致身体和心理上都无法适应。

笔者建议,想要养成运动习惯,可以从最简单的步行开始。

例如,上班爬楼梯时,走楼梯而不是乘电梯;下班回家后,在社区花园里散步。

等待身体逐渐适应后再增加运动强度。

养成锻炼习惯需要循序渐进,而不是一步到位。

只有从比较简单的练习开始,你才能获得信心,由易到难一步步前进,成为一个长期的锻炼者。

2.找其他人监督并激励你锻炼

书中有一个很有趣的观点:坚持锻炼的最好方法就是和其他人一起锻炼。

这是因为社交活动会刺激大脑中的神经元并增加我们做事的动力。

所以,锻炼的时候,不妨找几个同伴一起去。

你可以和好友组队玩耍,互相比拼,看看谁的技能更出色;

您还可以与家人一起散步,创造共同的回忆;

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聘请私人教练督促自己不要偷懒……

一群人的努力远远胜过一个人的坚持。

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旅行,即使是最无聊的运动也会变得更有趣。

3、交叉训练,提高运动效率

作者提到,人体内有一种叫HGH的生长激素,可以燃烧脂肪、抗衰老。

大多数人进入中年后,HGH的含量仅为儿童时期的1/10。

促进HGH分泌的最佳方法是高强度和低强度运动交替进行。例如,做完瑜伽后,在跑步机上跑几分钟;或者徒步旅行后,散步放松一小时。

学会适当放松,合理安排运动类型。你会激活你的身心活力,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4.达到有效强度并享受运动流程

研究发现,最有效的锻炼方式是以最大强度的70%-85%进行锻炼半小时以上。

在这个过程中,大脑会迅速产生多巴胺受体,建立新的神经通路,让人进入心流,拥有全新的精神面貌。

锻炼绝不是简单地移动手臂或腿就能达到效果。

只有持续时间和强度达标,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如果你觉得锻炼过程枯燥、难以忍受,不妨尝试咬紧牙关坚持一段时间。

当你开始享受沉浸式锻炼的过程时,就意味着你的大脑正在被调动起来,你会在大汗淋漓的同时感受到无尽的活力。

雷迪在书中说道:

一旦您了解锻炼如何改善您的大脑,您就会开始将其视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被迫做的事情。

了解这一点,您将踏上充满活力的未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人的身体机能开始衰退,面临着来自工作和家庭的压力,以及各种意想不到的惊喜。

如果说有一件事可以帮助人们快速摆脱焦虑和抑郁,那一定是运动。

当你累了的时候,不妨活动一下,让汗水洗去心中所有的负能量。

学会享受运动的流动,你就会摆脱生活中的不满,为你的精神注入无尽的活力。

点个赞,用运动唤醒身心,再也不会心力交瘁。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运动天才

小蚁防水相机?4K运动相机怎么选择

2024-10-4 9:54:11

运动天才

跑步,30岁后的人不可错过的运动

2024-10-5 6:04:00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