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做人“修身”的三点认识

(2015年原创新浪博文,现首发头条)修身,是指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修持身性。出处詹瀛生《题载敬堂》

(2015年原创新浪博文,现上头条)

谈做人“修身”的三点认识修身指修身心灵、修德、修身。来源:詹迎生《题载敬堂》 联:“携福随人,方得福;自尊有道,方能修身。”唐元振《授杜元颖户部侍郎依前翰林学士制》:“谨慎修身,诚心侍奉我。”

其实,很多人对“修行”并不陌生。它是近期“三严三实”专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教育,我对“修养”有了更多的认识。我们来说说三点理解。

谈做人“修身”的三点认识 一、什么是“修”。《论语》 孔子说:“身正则不为,身不正则不为”。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也说过:“安静可以修身养性”。同时,传统儒家思想中有一条经典信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也是孟子教育弟子的名言。意思是“正人必先正其身,治国必先正其家”。在自强不息的基础上,通过齐家治国,直至天下太平。

谈做人“修身”的三点认识 千百年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被无数仁人志士视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也将“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可见,“修养”是我国丰富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秀文化瑰宝的灵魂之源。简单来说,就是提高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

谈做人“修身”的三点认识第二个就是什么是“修”。纵观中国历代王朝的灭亡,直接原因都是统治集团的愚蠢和腐败。归根结底,是统治阶级“修身”不够,导致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贪婪、欲望的扭曲。享乐主义、官僚主义盛行,最终导致国家灭亡。

谈做人“修身”的三点认识曾国藩一生修身自律

汲取过去的教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融入世界大家庭,“金钱至上”、“权利崇拜”、“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资本主义的一些腐朽思想继续涌入我国。受其影响,面对“权、钱、色”的诱惑,一些领导干部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放弃了信仰和自我,在物欲中随波逐流,在贪婪中随波逐流,最终陷入了对权力的追求之中。在金钱和性的路上。

谈做人“修身”的三点认识一些腐败案件警示我们,面对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价值观多元化的新形势,同志们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严格自我修养、自律,这样才能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内化于内心,外化于行为,体现政治道德的内在自觉和外在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保守自己。

谈做人“修身”的三点认识第三是如何“修身”。首先,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俗趣味,自觉抵制不正之风。我们必须坚持修身之本、执政之道、成事之本。可见,严格自我修养,既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现实要求,也是对我国优良传统的弘扬和继承,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新境界。价值层面的作风建设。

谈做人“修身”的三点认识二是严格管控配偶和子女。对于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人,必须严惩不贷。他们绝不能视而不见、漠不关心,甚至包庇。最终,他们将违纪违法,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

俗话说“爱子必先管教”。我们要从配偶、子女的个人品格和素质出发,教育他们谦虚谨慎、勤奋努力,避免特权思想,引导他们积极进取、积极向上,为社会多做贡献。

谈做人“修身”的三点认识 再次,要自觉慎独、慎慎、慎欲。谨慎独立,就是牢记“不想让别人知道,除了自己以外什么都不做”的千年格言,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恪守道德准则,认真把握生活细节,更不要做伤风败俗的事情,时刻严守纪律,不要在独处时心存侥幸,自欺欺人,甚至堕落,走向犯罪的深渊。

谈做人“修身”的三点认识 谨慎就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时刻牢记“千里堤,蚁巢塌”的道理。永远不贪财,不迷色,自尊、自省、自警、自励。

谈做人“修身”的三点认识 谨慎欲望,就是经得起诱惑和孤独。老子说:“罪莫大于所欲,祸莫大于不满足,罪莫大于所欲。”时刻思考贪婪的危害,时刻消除任何不偏心的思想,以平和的心对待名誉,以淡泊的心面对利益,以敬畏的心面对权力,得到的不喜欢,得到的不忧虑。你输了,永远保持良好的心态。

谈做人“修身”的三点认识 因此,严格修身是我们必须学习的终生课题。其作风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关系到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党风、政风和民风。只有时刻约束自己的言行,保持清醒,勤于修身,才能时刻控制自己,把握细节,真正“经得起诱惑、经得起贫穷、经得起考验”。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运动天才

研究生学校打球指南,如何在繁忙的学习中找到时间享受运动乐趣?

2024-7-25 17:04:54

运动天才

运动相机市场 gopro运动相机华为手机要下一个什么app

2024-7-25 22:55:56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