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公众号第644期推文!
抖音号
学生心理有问题,和家长沟通有障碍。
一提到要跟家长联系,沟通孩子的心理疾病,例如重度抑郁、狂躁、双相情感障碍,老师们皱起了眉头。家长不“配合”啊!一打电话就说:
“我觉得他好好的啊,老师是不是搞错啦!”
“他就是叛逆,老师你们多虑了!”
“老师,你们也不专业,不要随便贴标签。我们小时候如果这样,打一顿就没事了。”
“本来好好的,去医院看不是更病重了吗?”
甚至还有些父母毫不留情地数落老师,认为老师小题大做。
为什么会这样呢?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谁都不想听到孩子的“坏话”。所以和家长沟通孩子的问题,家长为了保护自己的面子,否认、回避、忽略都是正常的反应。在家长的回答里,向老师传递的首先是自己的情绪,而不是事实。“我的孩子怎么会这样呢?什么心理问题,我们小时候不都是这样的吗?老师就是推卸责任,给我的孩子贴标签。”
更重要的原因是,孩子之所以生病,是因为家庭“需要”一个生病的孩子,否则家庭系统的平衡就会被破坏。因此,承认孩子的问题就是承认家庭有问题,这多没面子啊!因此,家长会尽力维护自己的面子,否认孩子的问题。这也是人之常情。
从老师的角度看,缺乏信心和底气是大问题。面对自己班里50几个孩子,老师的内心也感到无奈、担心,因为害怕孩子情况变糟糕、甚至担心极端行为发生,犹如惊弓之鸟。所以,老师的消极思维和问题导向会让家长走到自己的对立面,认为就是在赶孩子出门。一旦双方先有立场,就很难接受对方的观点。
那么,老师到底怎么说,家长才会听呢?
首先,要夸奖孩子,捂热家长的心。人最深层次的需求是渴望被赞赏,家长虽然是成年人,但是孩子就是每个家长的全部,他非常渴望孩子得到承认。再说了,每个孩子都是最好的自己,所以班主任要学会看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在家长面前真诚地夸奖孩子,表达出对孩子的欣赏、肯定,此时家长才会和老师站在一起,接纳老师的建议。
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很多都对自己有较多的负面评价,根本原因是童年时期来自于父母对自己的否定、怀疑、纠正等等。因此,我们的肯定也是在给家长做榜样,要学会欣赏那个成长的孩子。此时,家长会觉得:老师都如此欣赏我的孩子,我自己呢?太吝啬自己肯定的语言了。
其次,要引导家长,科学看待心理疾病。很多家长对心理疾病有很深的误解,认为心理疾病就是神经病,小孩子打一顿就好了,或者认为孩子矫情、叛逆、不想上学。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青少年的心理疾病呈现上升趋势。由于心理疾病往往具有内隐性和滞后性,家长很难察觉,再加上青春期的“叛逆”,很多家长不愿意面对。
我喜欢把心理疾病和感冒打比方(视频在抖音号),心理疾病就是心得感冒了,有人自身抵抗力强,家里氛围和谐,通风良好,孩子可能就自愈了。可是啊,有的就不行,甚至会引发更严重的疾病,例如心肌炎等等。所以啊,既然是疾病就要科学对待,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孩子处于快速成长期,心理疾病越早干预越好。
再次,要以成长为导向,和家长真诚面对。很多家长否认自己孩子的心理疾病,一方面是担心老师不让孩子上学了,或者孩子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歧视,另一方面也确实是不了解心理问题的科学道理。因此,我们要从“问题”导向变为“成长”导向,我们不是抛弃孩子、忽略孩子,而是去帮助孩子扫清成长路上的障碍,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我们不是和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家长和孩子,而是和家长、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
我们要告诉家长,孩子的心理疾病是信号,更是希望。所有的病情都是在告诉家长“我生病了,我需要帮助,我需要大人改变。”所有的病情都在表示,他想变好,可是他遇到了困难,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要让家长充满信心,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孩子一定会进步。
不诚无物,至诚如神,只要我们真诚、真心,相信家长会理解孩子,共同面对问题,陪伴孩子成长。
作者简介:
网名“麻辣班主任”(抖音号)
深圳市福田中学21年高中班主任经历
深圳市福田区兼职督学
深圳市第二、三批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
深圳市首届百位“我最喜爱的班主任”
福田中学“家庭教育”品牌课程主持人
福田区春晖家长学校资深讲师
罗湖区家庭教育兼职讲师
福田区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十佳班主任
深圳市高考工作先进个人
广东省普通高考优秀评卷员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学院校外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