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成立的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因年轻、充满活力成为通州区教育快车道的助推器之一。近6年中,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名校毕业生怀揣教育理想积极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在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历经蜕变与成长。为尽快推动新教师的成长,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在丁伯华校长的领导下积极探索新教师培养模式,历经6年,我校新教师培养模式趋于成熟并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现将2020年我校新教师培养工作总结如下:
职前培训
为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岗位,我校从新教师正式入职的前4个月就开展教育教学培训工作,为新教师指派教学指导教师和教育指导教师,新教师深入教学一线了解学情,协助管理班级,积累教学经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停课不停学”的阶段,我校组织新教师进行线上培训,为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新教师课堂教学
线上讲课集体研讨
STEAM通识培训
校园文化及制度培训
9月师徒结队
师徒结队是我校培养新教师的重要方式之一,每年9月10日教师节这一天,会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师傅是学校的骨干教师,他们不遗余力,毫无保留地帮助一些年轻教师的成长。将老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通过言行传递给新教师们。在这个过程中,新教师通过师徒之间的交流、学习,不断地吸收、内化,丰富自己,最终使我们的学生受益。
10月三听三录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只有经常反思,善于反思,我们才能够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有所进步。反思,在一个教师的成长进步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三听三录”即是新教师自我观察自我反思的过程,完成三次听课和三次录课,三次听课是不断的向他人学习,而三次录课是对自己的反思,通过观看自己的录像课来反思自我的不足,并不断地修正自己,不断完善自我。
王婧琳老师关于 for 写作课的教学反思
1、教学顺序:Step1中的大声的朗读基本应该放在理解文段之后,因为目的是巩固,而要理解文段首先是要独立默读,虽然已经留作作业,但部分学生完成程度不同,还应再给学生足够时间自主阅读独立思考,今后教学中应更加注意顺序。
2、布置写作任务时,没有给固定的地方,导致学生对地点产生疑问,老师最好还是应该对所布置的任务有一定限定,给出几个选择的地点,比如本单元学过的丽江,或单元课文中的秘鲁,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
3、学案的使用: 应当再突出重点难点,并提醒学生关注后面给出的高级表达,使得教学材料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为不同水平学生所用。如果时间充足,今后最好带读一下这部分内容。
4、关注学生:还需更加关注个别学生,有时学生走神了,还需要再及时关注到,及时通过提问等方式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抓学生听讲,高效学习。另外,课上应该通过走动的方式更加关注学生是否真正落实笔记。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还应该再多注重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而非老师直接给出答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将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11月新教师展示课
新教师展示课是培训成果的输出,是新教师成长的见证,也是了解新教师教学水平成长的重要活动,更是新教师对自身的一次教学基本功的考验。我校新教师们积极参与此次活动,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巧妙构思、认真备课。在每一节展示课后,教研组的老师及时对他们的课堂活动进行点评。让新教师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以后的工作明确努力的方向。
新教师展示
教研组研讨
12月“遇见”名师
上好一堂常态课比上好一堂示范课更需要一位教师的综合能力。12月我校组织新教师走进8位名师的常态课,并撰写反思与收获。真正的常态课,不要讲究花架子,而是需要用心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反问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有没有摒弃满堂灌、课堂是否有激情、课堂纪律到底如何、师生交流是否有价值、课堂到底有没有检测反馈。这些有价值的常态课让每位新教师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