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经常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跑步,每次慢跑一圈儿,大概六公里。
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所以我经常跟朋友们分享我对于跑步的思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我那篇《奥森跑步引发的思考》,在我的文章中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跑步的人是边跑边听音乐的,很多人也在我的朋友圈给我这样的建议。
那跑步听音乐这件事好不好呢?在这件事上,可能每个人有个人的看法,现在我说说我的看法:
我跑步是不听音乐的。
首先,跑步是一个需要非常注重节奏的事情,不听音乐可以让人对节奏的掌握更精准。
每个人跑步有每个人的节奏,每个人身体有自己的情况,情况千差万别,如果经常跑步的话,会对自己的身体有比较细微的感受,在调节节奏的时候可以调整得非常的精确,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身体始终处于一个最好状态,而这个节奏有可能是恒定的,也有可能是变化的。
而且每个人的身体在不同的时间,状态可能也会有所不同。一个人刚刚跑步的时候,可能身体还没有活动开,需要一个节奏,活动开了以后,是另一个节奏,跑累了时候跟以前可能节奏也会不一样。
我们要是听着音乐跑步,身体的节奏就必须调整到跟音乐的节奏保持一致。一直听同一段音乐节奏感一样的话,还比较稳定,如果是随机播放音乐,每首歌曲的节奏不一样,那我们的身体的节奏也要反复调整,这对跑步者来说实际上是不利的。
要想把自己调整跑步频率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听音乐跑步比听音乐跑步,可以掌握的更精确,更恰到好处。
其次,跑步是一个主动性非常强的事情。
我们之所以比较推崇跑步,就是因为这是一个极其依赖主动性的事情。在没有别人监督的情况下,如果一个人能坚持长跑,那这个人的主动性一定是毋庸置疑的。
跑步是一项极其简单的运动,特别是慢跑,这看似是一项谁都能做的事情,不能拿来当作技能赚钱,甚至连吹牛或是显摆一下的功能都不具备。
想要让一个人坚持每天长跑,哪些再慢,也需要这个人自己主动去做。光靠别人督促,是肯定坚持不下来的。
在当今这样一个时代环境下,如果一个人非常积极主动,而且能够坚持,那基本上可以肯定这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的应该不会太差。
既然是主动的事情,就把主动权全部掌握在手里,不要让拿走任何一点权力。
再次,长跑的时候,如果不听音乐,可以让思维更发散。
跑步的时候,我们要看路,要调整身体的节奏和分配体能,要不断的跟自己的身体对话,所以基本上是没有办法集中精神去思考别外一件事情的。这个时候可以让大脑处在自由放松的状态,实际上是给大脑放个假。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信息严重过载,头脑中的各种信息纷繁紊乱,很多信息堆积在头脑里,没有时间处理。当我们真的给大脑放个假的时候,大脑就脱离了我们日常的思维模式的限制,脱离了日常烦躁情绪的限制。潜意识这个时候可能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有时候,有些事情解决不了,并不是因为一定这件事本身有多复杂,也可能因为受到了我们思维的限制,没有找到正确的出路,当我们完全让头脑放假的时候,执着的固化思维模式就往后退了一步,潜意识跳了出来,却轻而易举地找到了一条解决方案,把事情解决掉了。这也是经常有的事情。
就如同,我们的大脑可能会从死胡同中退了出来,可能会把原来被自己的思维模式隔绝的信息的联系找了出来,可能会在不经意间,让我们产生很多的惊喜。
例如:跑步的时候会突然间意识到某一个事情会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案;突然间某两个知识点之间产生了联系而让自己眼前一亮;比如我今天跟大家说的第二点就是在跑步的时候突然间想到的。
从前不理解为什么很多大佬都在坚持跑步,例如万科的郁亮团队就非常推崇跑步,我今天突然间有了一个想法,那是因为坚持跑步可以潜移默化的培养一个人的主动性。
我的一位“得到”的好友,每天坚持跑一个五公里,每天坚持写作写作的。文章质量非常高,思考非常深入。我们问他,他每天花多长时间写作?他说半小时。当时我都惊呆了,我感觉在我们的小伙伴中,他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的。
但是今天,我又突然感觉到,他的半小时,估计是不包括跑步的时间。可能在跑步的时候他已经把思路整理好了,这半小时只是他把跑步时思考好的东西进行一个整理而已,所以半小时才能写出这么高质量的文章。
跑步好处多,思考好处多,别让音乐打破这种联系,成为阻挡我们进步的墙。
来,一起奔跑吧,一起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