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警示
预付卡消费投诉上升 注意四点谨防套路
安阳融媒记者 赵慧
魏女士在中华路某健身场所办理了一张健身卡。在被公司通知需出差一年后,她找商家协商退卡。商家表示需收取300元转卡费。由于该卡一直未转让出去,出差前,魏女士再次要求退卡,可商家不予处理。刘先生在彰德路某洗车行办理洗车卡充值300元。使用3次后,该洗车行关门转让。刘先生的这张充值卡沦为“废卡”。张小姐在一家美发店预存了2000元办理会员卡。办卡时商家称可享受7.5折的会员优惠,洗吹单次仅需26元。但春节期间她到店内消费,却被告知会员卡不能使用,需另付现金50元。
“今年年初以来,我们接到关于预付卡消费投诉案件30余起。而2020年,我们全年受理预付卡类消费投诉才54起。今年我市因预付卡引发的消费纠纷呈现明显上升趋势。”8月19日,市消费者协会相关负责人向全市广大消费者发出消费提醒,“预付卡形式消费似乎具有一定的便利性和价格优惠,但背后存在较大的风险。希望广大消费者在进行预付卡式消费时,谨慎理性,提高防范意识。”
根据对今年年初以来预付卡消费纠纷投诉案件整理,市消费者协会发现此类投诉主要集中在娱乐健身、美容美发、餐饮住宿、维修洗车、摄影等服务行业。投诉的主要问题集中在预付卡消费经营主体不合法、虚假宣传、变相涨价、霸王条款、擅自终止服务等几个方面。
市消费者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商家发放预付卡完全没有第三方的监管介入,一旦商家“跑路”或关门,消费者卡内余额就很难要回来。如果走司法途径,维权成本或许高于卡内余额。因而,对商家的预付卡推销,消费者一定要理性对待,不要头脑发热。
消费者在选择进行预付卡消费前,首先要谨慎选择商家,注意看清经营者营业执照,看商家经营地址与营业执照的注册地址是否一致,办卡后看发票是否与执照上的单位名称一致,一定要选择证照齐全、市场信誉度高、经营状况好的商家;其次办理预付卡时要根据实际需求充值,不要因商家宣传的优惠折扣而冲动消费,以免商家突然停业消失导致损失;再者办理预付卡时,不要轻信一些商家的口头承诺,务必要签订书面合同,事先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为日后可能产生的消费争议提供解决的途径和依据,对不合理的条款内容,要及时纠正;最后办理预付卡后,消费者一定要索要票据,妥善保管好发票和消费凭证,一旦发生问题便于向消费者协会或者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市消费者协会相关负责人说,消费者一定要按照与商家的约定条款进行预付卡消费,一旦发生消费纠纷,要主动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猜您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