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松鹤
云中松鹤日常心事(五十六)
(续上期)
简单的
解读(65)什么是“修行”?如何“修身”?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首先是“修养”。其目的是:一个人要不断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和“无关思想”,培养自己的“正能量”,把自己建设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那么,什么是“修”呢?
“耕耘”就像修剪植物和花园。一个人的坏习惯时不时地被“修剪”和“抛光”。
“修身”可分为“修身”和“外修”两类。
“修身”是“修身”的基础。她包括身体修养、知识丰富和精神修养。
体育锻炼强身健体;
知识的丰富就是不断学习,包括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向生活学习、向自然学习;
修心就是境界、毅力、定力、格局、眼界。
做好“自身修养”后,还要注意“外在修剪”。这主要是指对生活、社会、自然的训练和认识。
社会的修养,是人自身与社会政策、法规、世情的融会贯通;
人生的艰辛主要是指能吃苦耐劳,经得起社会的风风雨雨和世间的气候,即经历人间的春夏秋冬;
对自然的打磨主要是指经历意想不到的自然灾害和主观意识无法控制的人生酸甜苦辣。
总之,一个人能否经受住社会、生活、自然等外来的打击和磨难,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的“修养”程度。也就是说,修养越成功,就越能承受外在的磨难;反之,一个人如果能经受住外在磨难的打击,他的内在修养就会更进一步!
所以古人云:人心正,则身修;身体修了,家庭就齐了;身体修了,家庭就齐了。家齐,则国家治;家齐,则国家齐;家齐,则国家齐。治国则天下太平。
(作者:云中松鹤,2021年9月16日写于郑州)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