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传》①:千年诗圣,写不尽人间悲欢离合

我们约定20年和大家共读1000 本书,在一年52周之中,我们在邂逅新书之余, 还可以和大家重温两本经典好书,温故知新。本周我们将通过文字穿越时空,一起走进杜甫的故事。说起杜甫,我们的眼前总会出现一位

我们约定20年和大家共读1000 本书,在一年52周之中,我们在邂逅新书之余, 还可以和大家重温两本经典好书,温故知新。

《杜甫传》①:千年诗圣,写不尽人间悲欢离合

本周我们将通过文字穿越时空,一起走进杜甫的故事。

说起杜甫,我们的眼前总会出现一位面容消瘦、胡须稀疏的老者,耳边更是回荡着吟诵“会当凌绝顶”的豪气、“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忧愁、“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喜悦以及“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孤苦无依。

《杜甫传》最初成书于1951年,尽管与杜甫生活的时代相差了一千多年,在撰写的过程中,冯至遵循严谨认真的原则,力求每句话都有依据,不敢凭借想象渲染杜甫的生平,为的就是让读者认识杜甫,理解他的慈悲与豁达。

大家好,今天是麦家陪你读书的第2311天,重读冯至的作品《杜甫传》。《杜甫传》

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更多爱读书的朋友。麦家陪你读书,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冯至说,他每每在明净的窗前,阅读杜甫的诗集时,总会想到白居易的那句“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

意思是上天的旨意应该要好好领悟,也就是人间需要优秀的诗篇。

杜甫虽然出身于北方的大士族京兆杜氏,却一生不得志,且没有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在艰难的乱世中,杜甫不仅见证了人民的疾苦、政治的黑暗,也经历了仕途的不顺、骨肉的分离和生计的窘迫。

艰苦的经历却也为杜甫创作不朽的诗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而这,似乎印证了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作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一向以“诗史”著称。

从“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的无忧无虑,到“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的无奈;

从“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逍遥,到“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的忧虑。

杜甫的人生虽然蘸满了血泪,诗词风格沉郁顿挫,却始终给人一种意气高昂,乐观昂扬的感觉。

而这就要从杜甫的童年经历说起了。

杜甫的诗,不仅藏着他自己的人生,还刻着世人的沉浮。

杜甫生于封建传统官僚家庭,是在家族荣耀的庇荫和封建特权下长大的。

因为祖上是被人称作“杜武库”的晋代名将杜预,祖父又是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的杜审言。

所以杜甫一出生,就秉承着“奉儒守官”的入仕传统,和“诗书传家”的家风。

杜甫从小好学,年少时候的他,既有“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的才气,也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气。

家境富足的杜甫,虽然看似无忧无虑、恣意奔放,骨子里却也因母系一族的悲惨,承载了浓厚的悲剧主义情怀。

杜甫的母亲出生于“五族七望”的清河崔氏,一句“贤良归盛族,吾舅尽知名”就足以推想出杜甫母亲的娘家家族的庞大。事实也确实如此,杜甫母亲的祖上是李氏贵族出身,要不是遭人陷害,也不至于含冤入狱,颠沛流离。

在杜甫的诗歌中,纵然有提及舅父们的诗句,却从未出现过对母亲怀念的诗句。那是因为杜甫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杜甫是在姑母的抚养下长大的,对母亲没什么印象,自然也没有什么回忆。

虽然杜甫从小就缺乏母亲的关爱,但二姑母却给了他足够的爱。不仅在生活上,对杜甫无微不至,还给了他很好的教育。

二姑母去世后,杜甫如亲儿子一般为她守孝,墓志铭中,杜甫边哭边写:“忆昔以往,甫幼重病近乎濒死,幸得二姑一汤一水悉心照料,得以存活。

而如今,姑母溘然长逝,阴阳两地,天各一方,生死两茫茫。至亲至敬的抚育恩情,一言一笔一墨,都难以尽书胸怀。”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面对二姑母无私的爱,杜甫一生为之感怀在心。他永远记得,二姑母为了照看他这个侄子,不幸失去了自己的儿子。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杜甫55岁时,回忆起了六岁那年,二姑母带着他在郾城的街衢上,看公孙大娘跳“剑器浑脱舞”的场景。一时百感交集,便洋洋洒洒地写下了《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这首诗。开元初年,公孙大娘是和歌手李龟年一样,梨园传说里最有声色的人物。她的“剑器”舞狂野不羁,风行一时。舞台上,公孙大娘戎装打扮,像极了一位主宰者。这些落入六岁孩童的眼中,自然是一次富有意义的经历。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杜甫体会到了舞蹈的神韵,并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杜甫根据公孙大娘“凤凰飞翔”般的舞姿,在七岁学诗那年,一张口就咏诵起了浴火而生的凤凰。杜甫很喜欢写“凤凰”,在他留存于今的诗文中,提到“凤凰”的地方大约有六七十处。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以凤比德”,凤凰在很久之前就被赋予了仁、义、礼、信等儒家之“德”,与杜甫“奉儒守官”的家庭传统不谋而合。这其中,除了公孙大娘的原因外,还有杜预的影响。杜甫在杜预的影响下,从小就对儒学、入仕有执念。所以他从童年开始,就一直很努力地读书,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金榜题名。在杜甫的一生中,除了杜预,另一位对他影响极深的人,是杜甫的祖父杜审言。由于杜审言在文坛的成就突出,杜甫对祖父很是崇拜。所以在诗文的遣词造句上,也承袭着杜审言诗歌的句法特点。正如北宋学者王得臣所说那般:“杜审言,子美之祖也。则天时,以诗擅名,与宋之问唱和。有‘绾雾青丝弱,牵风紫蔓长’、‘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若子美‘林花著雨胭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虽不袭取其意,而语脉盖有家法矣。”除了遣词造句上的承袭,杜甫的性格以及追求,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杜审言的影响。杜审言自负诗才,常与人赞美自己的才华:“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这给了杜甫很大的自信,久而久之也有了“诗是吾家事”的自豪感,以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般俯视一切的雄心。在追求上,杜审言信奉的儒学进一步加深了杜甫对儒学的信仰。比如,杜甫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中彰显出的人道主义情怀;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表现出的忧国忧民姿态,都是儒学品格给予杜甫的人格力量。杜甫出身不俗、才华出众且品格高尚,只不过令人戏谑的是,这样的一个人在当时那个年代,却始终没有得到重用。这是为什么?他又到底经历了什么?敬请期待明天的共读。

了解谷主麦家的读书计划??麦家:我要用20年时间,陪读者读完1000本名著??麦家:写在“家人”超百万之喜悦时

领读人 ·琴萧默

专业撰稿人,紫陌相逢谁不客,与书作伴未为孤

主播 ·童童

电台主播,于书香里共度美妙的晨读时光

欢迎关注「麦家陪你读书」视频号,每周与你分享谷主麦家的读书感悟、文学思想、最新动态,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文案编辑:何佳丽

视频编辑:王琪

运营:馬車夫斯基

图片:文中插图来自公共版权网站,非商用

↓点击,读书打卡每一天

读书路上

12岁儿子对美国疫情“幸灾乐祸”,灾难面前,教会下一代独立思考有多重要?

2024-11-26 21:37:01

教育资讯

关于组织开展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集中考核工作的通知

2024-11-18 11:51:49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