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⑤:她是女人,也看透女人

大家好,今天是麦家陪你读书的第2273天,共读的是第322本书——张爱玲的作品《流言》。《流言》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更多爱读书的朋友。麦家陪你读书,一起读书,一起成长。张爱玲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她以女

大家好,今天是麦家陪你读书的第2273天,共读的是第322本书——张爱玲的作品《流言》。

《流言》⑤:她是女人,也看透女人

《流言》

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更多爱读书的朋友。麦家陪你读书,一起读书,一起成长。张爱玲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她以女性的视角观察世界,以独特的日常生活感性经验看一座城市与一个时代,以犀利的言语穿透都市世界的内里,析出人生与事物的本质。

张爱玲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张爱玲的小说和散文创立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女性世界,她的话题总与女人的生活有关,字里行间都浸染着女性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如她对美的追求。张爱玲生平第一次赚钱,是在中学的时候,画了一张漫画投稿到《大美晚报》,报馆给了五块钱,但小小的张爱玲马上就用它买了唇膏。

张爱玲从小就爱美,她说:“八岁我要梳爱司头,十岁我要穿高跟鞋。”

她是女人,也看透女人。

张爱玲的创作题材大多取自日常生活的琐事,她对女人的生活内容都尽在掌握,如上菜市场、逛街、购物、打扮、美食等等。

她的创作话题总是可以归入女人的话题,如女人的天性,女人对男人的依赖,身边杂事的乐趣等等。

张爱玲写女人,是以“平视”的角度与心态来写,她从不讳言女性之短。

她承认女人的确有“小性儿,娇情,作伪,眼光如豆,狐媚子”,也把批判的笔锋直指女性身上存在着的劣根性。

张爱玲在《流言》中这样“嘲讽”女人:

“如果你不调戏女人,她说你不是一个男人;如果你调戏她,她说你不是一个上等人。”

“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

“对于大多数女人,爱的意思,就是被爱。”

这是时代的困局。

女性难以突破这样的生存困境,她们兜兜转转,最终又被牵引在男人手上,自觉自愿地居于男性脚下,在千疮百孔的情感中挣扎,在取舍中衡量与迁就。

直到今天,这种苍凉和悲哀在某种程度上依然埋伏于很多女人的心中。同时,她也立足于尘世生活的立场,理解与欣赏女性“世俗性”的一面。

在《谈女人》中,她称:“女人是最普遍的,基本的,代表四季循环,土地,生老病死,饮食繁殖。女人把人类飞越太空的灵智拴在踏实的根桩上。”她还曾这样描述人结婚的理由:“房子可以毁掉,钱转眼可以成废纸,人可以死,自己更是朝不保暮。像唐诗上的‘凄凄去亲爱,泛泛人烟雾’,可是那到底不像这里的无牵无挂的虚空与绝望。人们受不了这个,急于攀住一点踏实的东西,因而结婚了。”张爱玲看出,女人们常常认为婚姻是女人得以踏实、安稳的归宿。如果说男人选择婚姻,是因为爱情或孤独寂寞,那么女人选择走进婚姻除了这个原因以外,更多的还是把婚姻当做物质生活的保障以及获取自身价值的一种手段。同时,她认为,如果只有男子有开口求婚的权利,那么婚姻就不能够成为公平的结合。张爱玲觉察到男女社会地位及在婚姻、家庭等方面的不平等,她坚持女人身上的桎梏是社会历史文化造就的,因此她对女人始终是容忍和偏袒的,她认为女人纵有千般不足,也还是可以原谅与宽恕的。超人是男性的,神却带有女性的成分,超人与神不同。超人是进取的,是一种生存的目标。神是广大的同情、慈悲、了解、安息。她抨击社会上流行的所谓的“妇德”,她认为,恪守妇德实际上就是对男权的自觉“依附”,这不仅仅是封建礼教、宗法制度对女子的限制,更是她们在漫长的历史接受中形成了自己的道德准绳和自觉追求,由此可见女性自主意识的丧失。

张爱玲在《谈女人》中还提到著名的小说家爱尔德斯·郝胥黎在《针锋相对》一书中说的话:“是何等样人,就会遇见何等样事。”

《针锋相对》里面写了一个年轻妻子玛格丽的故事,她是天生的可怜人。丈夫本是一个相当驯良的丈夫,然而最后还是辜负了她,和一个交际花发生了关系。

玛格丽终于成为呼天抢地的伤心人。

或许这就是当今所说的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能量场,不同的能量场会感召出相应的对象。反过来,就是我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因此有学者指出:“这种以现代的眼光,着眼的不止于社会、政治、经济诸因素,而是直逼女人的灵魂,批判女人的奴性,是张爱玲对‘五四’以来女性书写‘反男权’褊狭领地的超越。”

对青楼女子,张爱玲没有居高临下的架势,在谈及她们时,张爱玲的文字更多体现为自我审视,对女人的自我审视,并强调女人应有独立的思想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张爱玲渴望女性的独立,并对此有深刻的思考。

她认为,去掉了一切的浮文,剩下的仿佛只有饮食和男女这两项。人类的文明努力要想跳出单纯的兽性生活的圈子,几千年来的努力不就是枉费精神了吗?

张爱玲在《谈女人》中还说:“女人取悦于人的方法有很多种。单单看中她的身体的人,失去许多可珍贵的生活情趣。”可见,张爱玲认为女人的美是多种多样的,她们的美不仅仅在于身体,而仅仅只是看上女人身体的男人,才是单调无趣的。在《我看苏青》这篇散文中,张爱玲对于苏青的穿着打扮渐渐理解了。对于苏青来说,一件考究衣服就是一件考究衣服;于她自己,是得用;于众人,是表示她的身份地位,对于她想要吸引的人,是吸引。张爱玲站在女人的一边谈女人,描绘都市凡俗女人的生活,既有一些现代女性的主体意识,又不可避免地保留传统的根子。张爱玲曾谈到苏青说:“新式女人的自由她也要,旧式女人的权利她也要”,有人认为这是苏青高举女性独立旗帜不彻底的矛盾表现,而这体现的是苏青骨子里的反叛,对女性角色卑微的反叛。张爱玲认为高级情调的第一个条件是距离,且不一定指身体上的。保持距离,是保护自己的感情,免得受痛苦。但苏青是一个兴兴轰轰火烧似的人,她没办法伸伸缩缩,寸步留心。但张爱玲在自我审视后依旧感到落寞,她回忆起苏青说过这样的话:“我自己看看,房间里每一样东西,连一粒钉,也是我自己买的。可是,这又有什么快乐可言呢?”这是至理名言,多回味几遍,才觉得其中的苍凉。其间的矛盾和冲突是显而易见的。张爱玲常常观察女人与男人、婚姻与家庭,以热闹而又平实的风格认真地调侃着这些饮食男女,将自己亲身经历的与看见的化作字句,形成段落,写成一篇篇令人清醒的文章。无论是她的散文或是小说,无论她以素朴或是华艳的风格呈现,这些文字总是持有苍凉的温度,也饱含思想的浓度。张爱玲在散文中写女人,用尖锐的刀锋揭开女人的面具,也揭示了女人的生存困境,她那看似疏离的笔调下倾注着女性特有的体验。张爱玲对于逝水流年的敏感,对于美和爱稍纵即逝的无奈,对于女人无以把握自身命运的悲哀,也无不渗透着一种苍茫感与悲凉感。

了解谷主麦家的读书计划??麦家:我要用20年时间,陪读者读完1000本名著??麦家:写在“家人”超百万之喜悦时

本周共读回顾

??《流言》①:一个完整的张爱玲世界,所有故事都是她自己??《流言》②:面对原生家庭的创伤,我们如何自救??《流言》③:你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流言》④:剧烈的快乐,与剧烈的悲哀,是相似的

领读人 ·陈银清

在读文学硕士。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我愿与书一起变老。

主播 ·一凡

电台主持人,在北方小城安静盛开,随麦家,陪你慢慢读书。

欢迎关注「麦家陪你读书」视频号,每周与你分享谷主麦家的读书感悟、文学思想、最新动态,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文案编辑:何佳丽

视频编辑:王琪

运营:馬車夫斯基

图片:文中插图来自公共版权网站,非商用

↓点击,读书打卡每一天

读书路上

《初为父母的困惑:婴幼儿心理与教育》图书介绍及价格详情信息

2024-8-10 6:02:59

教育资讯

网民月收入不足5000的现状及其影响分析

2024-5-29 6:39:30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