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加缪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之一。
获奖理由是:“他以明察而热切的眼光,照亮了我们这时代人类的种种问题。”
如果说加缪一生创作和思考的两大主题是“荒诞”和“反抗”的话,那么他的哲学随笔《西西弗神话》就是加缪对于荒诞哲理最深入的考察,以及最透彻的阐释。
大家好,今天是麦家陪你读书的第2374天,共读的是第336本书——加缪的作品《西西弗神话》。
《西西弗神话》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更多爱读书的朋友。麦家陪你读书,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西西弗推石上山和永无止境的苦役无疑是人类生存荒诞性最形象的象征。但同时,他又是人类不绝望、不颓丧,在荒诞中奋起反抗,不惜与荒诞命运抗争到底的英雄。迎着命运而上,为的就是去理解“荒诞”和超越“荒诞”。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西西弗神话》吧!阿尔贝·加缪在书中写到:“世界重新变回原来的面貌,我们不再能够有所把握。
这些被习惯所遮蔽的布景又变回了原来的样子。
它们远离了我们。世界的这份厚重和陌生,就是‘荒诞’。”
简单来说,就是“荒诞”的命运,谁都回避不了。
与其逃避,不如经历,并充分地接受它。
因为人类只有在努力活着的过程中,才有可能掌握自身命运的自由。
比如西西弗斯,他在被诸神处罚,不停地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时,并没有因为巨石的反复滚落而屈从。
他始终对生活充满激情和热爱,所以才会被阿尔贝·加缪称为对抗荒谬的“英雄”。
巨石的滚落,象征着人的必死性。
只有运用智慧,一次次地迎接挑战,一次次地在创造中对自己的存在负起责任,才有希望。所以,在阿尔贝·加缪看来,西西弗斯是幸福的。
迎命运而上,这是西西弗斯的选择,也是作者阿尔贝·加缪的人生写照。
在阅读《西西弗神话》之前,我们先走进阿尔贝·加缪与“荒诞”对抗的一生吧!
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曾说:“卡夫卡唤起的是怜悯和恐惧,乔伊斯唤起的是钦佩,普鲁斯特和安德烈·纪德唤起的是敬意,但除了阿尔贝·加缪以外,我想不起还有其他现代作家能唤起爱。他死于1960年,他的死让整个文学界感到是一种个人损失。”阿尔贝·加缪的思想核心,是爱,是人道主义,是如何走向真正的幸福。以前我一直不理解,阿尔贝·加缪为什么会说,“正因为生命很可能没有意义,它才值得更好地活过。”直到读完阿尔贝·加缪的一生,我才明白,经历本身就是意义。1914年,阿尔贝·加缪刚满1周岁。
可他的父亲却在马恩河战役中阵亡了。
为了养家糊口,天生耳聋、言语不清的母亲不得不带着他,搬到娘家居住。
他们挤在一间狭小的三居室里,虽然生活贫苦了些,却给了阿尔贝·加缪无穷无尽的力量和快乐。
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家人几乎一无所有,因而也就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妒羡。这个家庭通过仅有的沉默寡言、含而不露的风格、自然而朴实的骄傲感。
虽然不会读书看报,却在当时给了我最高尚的教益,使我至今获益匪浅。”
就是这些简单的快乐,给了阿尔贝·加缪遇到任何不幸都不会产生怨恨的心胸和度量。
在学业上,阿尔贝·加缪不仅得到了母亲的支持,还让他遇到了一生的良师益友让·格勒尼埃。
也正是由于让·格勒尼埃的引导,阿尔贝·加缪才正式走上了文学道路。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很多人,但总有一些人会改变你的命运。
对阿尔贝·加缪而言,如果他的小学老师路易·热尔曼是那个对他有知遇之恩的人,那让·格勒尼埃就是为他推开文学世界大门的人。
阿尔贝·加缪17岁那年,让·格勒尼埃将安德烈·纪德的《痛苦》推荐给了他。
也正是受到了这本书的启发,阿尔贝·加缪开始有了创作的欲望。
然而,创作的火苗刚刚燃起,阿尔贝·加缪就被诊断出了肺结核。
在20世纪前叶,肺结核还是掠夺人类生命的主要“杀手”。
阿尔贝·加缪患上此病后,不仅终结了足球生涯,还不得不办理了休学。
火苗总是在刚燃起的时候最容易被扑灭,因为刚刚燃起的火苗最微弱,稍微经历些风霜,就会熄灭。
庆幸的是,阿尔贝·加缪的火苗没有被扑灭。
他甚至因为这场病,获得了内心的自由。
一年后,阿尔贝·加缪重返校园。
在让·格勒尼埃的鼓励下,他开始尝试文学创作。
1937年9月,阿尔贝·加缪写出了《幸福的死亡》,这是他创作小说的首次尝试,也是《局外人》的雏形。
二战期间,阿尔贝·加缪与萨特和波伏瓦结识,并由此进入巴黎知识分子阶层的学者圈子。
这在当时是一个鼓舞人心的经历,因为阿尔贝·加缪出身于贫困的文盲家庭,毫无根基。
他的成功,给了无数贫民知识分子以希望和力量。
1957年,阿尔贝·加缪通过自己在文学上的不懈努力,终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在颁奖词中,瑞典文学院是这样说的:
“他作为一个艺术家和道德家,通过一个存在主义者对世界‘荒诞’性的透视,形象地体现了现代人的道德良知。
戏剧性地表现了自由、正义和死亡等有关人类存在的最基本的问题。”
早年的贫苦生活,让阿尔贝·加缪能更加感同身受地了解人间疾苦。
这让他在创作时,总是会站在观照世界的视角,将这些被苦难扭曲了的生活公诸于世,并提出用“反抗”来摆脱“荒诞”,实现自我疗救。
《反抗者》中,他写道:“奴隶在拒绝主人令人屈辱的命令时, 同时便否定了他自己的奴隶地位。
反抗行动使他比单纯的拒绝走得更远,甚至超出了为其对手确定的限制。”
明明奴隶主的侮辱,就已经很令奴隶绝望了,因为他们逃不脱也享不完。
可阿尔贝·加缪却认为,既然“荒诞”是人类生存的必然状态,所以就更需要用反抗来积极地面对。
因为反抗代表着创造,它是为了追寻幸福,获得希望。
阿尔贝·加缪的这种面对绝望却不绝望的思想,来源于他青少年时期,在阿尔及利亚获得的“一米阳光”。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这句话用来形容阿尔贝·加缪,再合适不过了。
阿尔贝·加缪的父亲去世后,母亲带着他来到了阿尔及利亚的平民区生活。
在那里,虽然生活上一贫如洗,可地中海沿岸充足的阳光,让阿尔贝·加缪养成了阳光般明朗、澄澈的性格。
在有益身心健康的自然环境下,阿尔贝·加缪总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黑暗一定会过去。
阿尔贝·加缪曾说,他的成功是贫困和阳光共同塑造的。
“由于贫困,我才不会相信,阳光下和历史中一切都是美好的;而阳光让我明白,历史也并不等于一切。”
立足现实,迎接现实,超越现实。
这是阿尔贝·加缪的人生态度,也是在他看来,对“荒诞”的命运最有效的反抗。
《西西弗神话》这本书就是讲述了阿尔贝·加缪的这种态度。
它以“荒诞”为主题。
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和读者一起探讨了“荒诞与重复”、“荒诞与自杀”、“荒诞与反抗”、“荒诞与自由”以及“荒诞与激情”的意义。
明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阿尔贝·加缪的《西西弗神话》,去理解“荒诞”吧。
了解谷主麦家的读书计划??麦家:我要用20年时间,陪读者读完1000本名著??麦家:写在“家人”超百万之喜悦时
领读人 ·琴萧默
专业撰稿人,紫陌相逢谁不客,与书作伴未为孤
主播 ·晏娇
声音工作者,十多年资深电台从业经验,有声平台主播。
欢迎关注「麦家陪你读书」视频号,每周与你分享谷主麦家的读书感悟、文学思想、最新动态,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文案编辑:何佳丽、胡心雨视频编辑:王琪运营:馬車夫斯基
图片:文中插图来自公共版权网站,非商用
↓点击,读书打卡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