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是麦家陪你读书的第2320天,共读的是第328本书——杨绛的作品《走到人生边上》。
《走到人生边上》
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更多爱读书的朋友。麦家陪你读书,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在昨天的共读中,我们跟随杨绛重新认识了“人”,人不仅有个性,还有本性;不仅有灵性良心,而且有血肉之躯。在探讨了人的本性之后,杨绛将目光转移到了灵与肉的冲突点上。灵与肉既有矛盾,必有斗争;经过斗争,必有统一。观察灵与肉的斗争,首先当分清双方阵容。一方面是肉体,我们往往只说“食色性也”,而忘了身躯的顶端,还有一个脑袋。这颗脑袋是身躯的重要部分,不容忽视。要明了人性内部的灵肉之争,就得对这部分躯体,有点儿基本的科学知识。我们向来以为心是管思想的,我国一切有关思想的字,都带一个“心”字——“心之官则思。”其实心脏只管身体的血液循环,管肺部的呼吸。古希腊人把思维归属头脑,把感情归属心,对了一半,错了一半。思想、感情、记忆、判断等,都靠脑子。脑子是一个非常精致而复杂的器官。脑子是感觉的中枢,脑科专家比作电脑的因特网。肉体各种感官感受到的种种感觉,形成各种情感和或强或弱的智力。强烈的情感,无论是喜、怒、哀、乐、爱、恶、惧七情中的哪一种,都要求满足或发泄,都和食、色一样不能压抑。而头脑里的智力,即使是开始成熟的智力,也不是人性中的灵性良心。头脑里的智力,首先是回护肉体。智力和感情同在一个躯体之内,总回护自己的感情,替感情想出种种歪理。有修养的人,能喜怒不形于色。但不形于色,未必喜怒不影响他的判断选择。要等感情得到了相当的满足或发泄,平静下来,智力才不受感情的驱使。另一方面是灵性良心。灵性良心是人的本性,不依仗本性以外的任何支持。灵性良心不争不斗,只是屹立不动。灵性良心如日月之光,暂时会被云雾遮没,云消雾散之后,依然光明澄澈。肉的力量很强大,而灵的力量也不弱。那么,在灵与肉的斗争中,灵魂在哪一面?杨绛最初认为灵魂当然在灵的一面。可是仔细思考之后,她很惊讶地发现,灵魂原来在肉的一面。每个人具有一个附有灵魂的肉体。没有灵魂,肉体是死尸。灵魂附上肉体,结合为一,和肉体一同感受,一同有欲念,一同享受,一同放纵。活着的人,谁能让灵魂处于死的状态呢?我们的灵魂和肉体贴合成一体,拧成一股,拆不开,割不断。一旦分开,人就死了。灵魂虽然带上一个“灵”字,并不灵,只是一条人命罢了。所以,在灵与肉的斗争中,灵魂显然是在肉体的一面。这是肯定又肯定的。灵与肉怎样进行斗争呢?肉体的一面自称“我”。这个“我”,有无穷的欲念,要吃好、要喝好、要讲究衣着、要居处舒适、要游玩嬉戏、要恋爱,又喜新厌旧、要恣意享受、纵情逞欲。人的灵性良心却时时刻刻在管制自己的肉体,不该要这要那,不该纵欲放肆,这事不该做,那事不合适。“我”如果听受管制,就超越了原先的“我”而成了另一个“我”。原先的“我”是代表肉体的“我”,称“小我”。超越了肉体的“我”称“大我”或“超我”。这个“大我”或“超我”就是斗争统一以后的另一个面貌。这颇有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的意思。弗洛伊德的分析是专门之学,杨绛这里只用来解释我们通用的“大我”、“小我”,同时也证明采用“灵性良心”之称,和他的理论正也合拍。孔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公冶长第五》)。“内自讼”就是灵与肉的斗争,通常称“天人交战”,也就是“小我”与“大我”的斗争。肉体的欲望,和人性里的灵性良心是不一致的。同在一个躯体之内,矛盾不解决,会导致精神分裂。矛盾必然要求统一。如果是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就需要反复考虑,仔细斟酌。每个人一辈子的行为,并不是一贯的。旁人对他的认识,也总是不全面的。尽管看到了他的一生,各人所见也各不相同。不过灵与肉的斗争,也略有常规。灵性良心不能压倒血肉之躯,只能适度让步。灵性良心完全占上风的不多。血肉之躯吞没灵性良心,倒也不少。而最常见的,是不同程度的妥协。灵性良心人人都有。经常凭灵性良心来克制自己,就是修养。这是一种功力,在修炼中逐渐增强,逐渐坚定。灵性良心占上风是能做到的;灵性良心完全消灭肉欲,则很难办到。在我们普通人之间,道高德劭,能克己为人的也不少,很多默默无闻的人都做到了克制“小我”而让灵性良心占上风。尽管他们达不到十全十美,人毕竟是血肉之躯,带些缺点,更富有人情味吧。只要能认识自己的缺点,不自欺欺人,就很了不起了。修养不足就容易受物欲的引诱,名利心重就顾不到灵性良心了。我们这个人世原是个名利场,是争名夺利、争权夺位的战场。有人说,一部二十四史只是一部战争史——争城、争地、争石油、争财富,哪一时、哪一处不是争夺呢?官场当然是战场,商场也是战场,国际间更是赤裸裸的战场。战场上就是你死我活的打仗了。打仗讲究的是兵法。兵不厌诈。愈奸愈诈,愈能出奇制胜。哪个迂夫子在战场上讲仁义道德,只好安于“君子固穷”了。战场上,进攻自卫都忙得措手不及,哪有闲暇讲究是非、曲直、善恶、公正呢?灵性良心都一笔抹杀了。
杨绛杨绛提起自己十二岁迁居苏州。近邻有个无恶不作的猪仔议员。常言:“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他怎样不择手段,巧取豪夺,同巷人家都知道。他晚年也良心发现,也信佛忏悔,被一个和尚骗去大量钱财。这种人,为一身的享受,肯定把灵性良心弃置不顾了,但灵性良心是压不灭的。也有一种人,自我膨胀,吞没了灵性良心。有一句至今还流行的俏皮话:“墨索里尼永远是正确的,尤其是他错误的时候。”他的自我无限膨胀,灵性良心全被压抑。希特勒大规模屠杀犹太人,已是灭绝天良。只有极权独裁的魔君,才能这般骄横。他们失败自杀的时候,不知他们的灵性良心会不会再现。灵与肉不仅有斗争和统一的一面,还有妥协的时候。所谓妥协,需要解释。因为灵性良心既然不争不斗,屹立不动,灵性良心是不妥协的。妥协的是代表肉体和灵魂的“我”。不断斗争是要求彻底消灭对方。可是“彻底”是做不到的。斗争的双方都做不到。灵性良心不能彻底消灭,“我”的私心也不能彻底消灭。我们往往说:“世上还是好人多。”这就是说,大凶大恶只是少数,完美的圣人也只是极少数的。处于中间地位的大多数,虽然不是圣人,也算是好人了,其实他们只是对自己不够明智,不自觉地宽容了自己,都自以为已经克制了“小我”,超脱了私心,不必再为难自己,可以心安理得了。其实他们远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只是不同程度的自欺欺人。自欺不是故意,只是自知之明不足,没看透自己。照镜子可以照见自己的相貌。如果这人的脸是歪的,天天照镜子,看惯了,就不觉得歪了。丑人照镜子,总看不到自己多么丑,只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美。自命潇洒的“帅哥”,照不见他本相的浮滑或鄙俗。因为我们镜子里的“镜中人”,总是自己心目中的“意中人”,并不是自己的真面目。面貌尚且如此,何况人的品性呢!每个人自负为怎样的人,就以为自己是这样的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自欺欺人,这就是所谓“妥协”。每个人如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会看到某事错了,某事是不该的。但当时或是出于私心,或是出于无知,或虚荣,或骄矜等等,于是做了不该做的事,或该做的没做,犯了种种错误。而事情已成过去。灵性良心事后负疚抱愧,已追悔莫及,当时却是不由自主。正如柏格森《时间与自由意志》中所说:人在当时处境中,像漩涡中的一片落叶或枯草,身不由己。我们一生都在学习如何平衡自己的灵与肉。杨绛进而想到了命与天命的问题,人到底能做得了主吗?敬请期待明天的共读!
了解谷主麦家的读书计划??麦家:我要用20年时间,陪读者读完1000本名著??麦家:写在“家人”超百万之喜悦时
本周共读回顾
??《走到人生边上》①:她的一生跨越世纪,却始终以轻盈的姿态承担生命的重量??《走到人生边上》②:人生的价值在于修炼灵魂,自我完善
领读人·金池
文学爱好者,希望以人情品味“活着”,以文学勾连“此在”。
主播 ·一宁
一宁,有声平台主播,用声音传递温暖。
欢迎关注「麦家陪你读书」视频号,每周与你分享谷主麦家的读书感悟、文学思想、最新动态,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文案编辑:何佳丽
视频编辑:王琪
运营:馬車夫斯基
图片:文中插图来自公共版权网站,非商用
↓点击,读书打卡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