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4800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奖励,与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等三大奖比肩而立,为我国教育教学领域的最高荣誉,是教育领域意义最重大、影响最深远的国家级奖项。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既是对区域教育和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检阅和展示,也是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为帮助教育局和学校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挖掘、梳理、提炼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成功经验,提高基层教育对国家教育政策的把控性、国家重大奖项和教育项目申报的精准性与可行性,以及实现本土教育成果培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决定组织开展第三届、第四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培育与立项指导”专题研修班。
前两期内容回顾
第一期:上海8月11-13日
2023年8月11日,由校长智库研究院举办的第一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培育与立项指导专题研修班”于上海开幕。来自于全国各地50余位教育工作者参加培训。
西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宋乃庆发表讲座《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申报、评审、培育和打造——基于中、小、幼案例》。
对于如何培育和打造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宋乃庆教授提出要做到以下六点:加强教学成果奖的宣传与指导;建立健全教学成果奖奖励机制;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抓典型成果培育与推广;加强教学成果总结提炼;改革创新,持之以恒。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毓珣带来专题讲座《怎样才能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王毓珣教授提到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具有以下特征:导向性、科学性、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问题性、实效性、方案性。并特别指出成果奖是衡量省域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一定要重视早培育。
广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教师培训首批教学专家费伦猛根据参培老师调查问卷中的培训需求,带来专题讲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典型案例学理分析——从教学成果选题与技术表达开始》。
“好”的教学成果“好”在哪里?费伦猛老师提出以下四点:
第一,突出育人导向(方向引领)
第二,注重解决问题(问题解决)
第三,推进理论创新(理论创新)
第四,经过实践检验(专业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李政涛带来专题讲座《优秀教学成果的生成逻辑——如何精准提炼、充分展现基础教育成果的特色价值》,并分享一等奖案例,提出成果要细读-研读-磨读-抄读。
对于如何理解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李政涛教授提出要凸显以下八点导向:
导向一:实践
从实践中来,回到实践中,解决时间问题。教学成果奖必须是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注重体现实践性,围绕解决当前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在理论支撑下创造性地提出科学思路和方法。
导向二:标准
特等奖教学成果应在教育教学理论上有建树,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特别重大突破,经过不少于4年的实践检验,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有突出贡献,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
导向三:国家
观点1:要把脉、摸准国家脉搏,要踩点,踩到国家战略和国家需要哪里去。
观点2:把握国家方向、立足国家战略、回应国家需要、解读国家政策、做出国家贡献。
导向四:教学
“教学成果的产生必须直接对教学过程本身进行变革,接受教学实践的检验。”
“高度关注成果价值在教学过程中的直接体现;高度关注接受教学实践的检验;高度关注基层学习和第一线老师的参与程度和主力军作用。”(苏忱,上海教育学会副会长)
导向五:育人
观点1:“教学成果奖既重视德育课程与教学,还特别是强调发挥各学科的育人功能。”
观点2:育出了什么样的人,既是目标,也是过程,更是成果。
观点3:育人之人,首先是学生,其次是教师,还可以是教研员、家长……
导向六:概念
五育并举五育融合、深度学习、内生课堂本真课堂……
导向七:突破
观点1:既要有点状突破,更要有整体突破
观点2:只有一个维度的改革和突破,很难维持
观点3:避免散和多,四面八方都是亮点,要展现出核心亮点
导向八:标杆
观点1:不要认为“我”的成果是唯一的,只有“我”在做。
观点2:在“我”这个地区和学校是新识、特识,在别的地方就是常识。
观点3:跳出本地本校,放眼全国,以全国为参照系。
观点4:要进行同类项目的比较分析。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副主任王月芬带来专题讲座《基于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如何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研究》,王月芬主任指出教育研究,一般是指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发现和总结教育规律的一种认知活动。
学校、教师的研究有以下特点:
第一,聚焦于真实的教育教学、有价值的问题,以中观和微观为主;
第二,要辨证处理好研究问题的“新”与“旧”的关系;
第三,将研究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教研活动中;
第四,研究的方法工具要管用,好用,可操作;
第五,研究的成果应该给要注重实效性。
江苏省特级教师、第二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曾宝俊带来专题讲座《以优秀教学成果引领教育发展方向——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启示》。曾宝俊老师指出获奖成果充分展示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辉煌成就,也充分展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厚的教育情怀、强烈的使命担当、严谨的科学精神和自觉的创新意识。
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校长袁卫星分享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拓展生命长宽高——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建设20年实践探索》。生命教育是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核心理念,以“生命”为中心和原点,围绕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展开教育,旨在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积极生活、幸福人生,拓展生命的长宽高,让有限生命实现最大的价值,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
第二期:杭州9月22-24日
2023年9月22日,由校长智库研究院举办的第二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培育与立项指导专题研修班”于杭州开幕。来自于全国各地80余位教育工作者参加培训。
西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导宋乃庆带来首场讲座《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申报、评审、培育和打造——基于中、小、幼案例》。
天津教科院原科研处处长王毓珣教授带来《怎样才能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王教授从2022年教学成果奖的地区分布讲起,给参会校教育同仁解读了成果奖政策的发展历程,包括教学工作、教学研究、教育科研在内的成果奖申报要素。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教授,省“苏教名家”培养工程管理部执行主任,特级教师沈世红作《走向教育现场的教学成果奖》的讲座。他提到,教学成果立意要站在更高的起点,学校课堂教学的逻辑起点是顺应未来所期、适应社会发展。“中小学教学并非为了发现、发明知识,而是化知识为方法、为德性。”沈世红强调,教学成果奖并非“美玉天成”,而是“化茧成碟”。如何进行教学成果奖设计?他从四个方面给出建议:一是用愿景引领方向;二是用时间获得空间;三是用终点思考起点;四是用机制实现卓越。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办公室成员郑文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培育与提炼》的讲座。她围绕教学成果和教学成果奖概念、前三届国家教学成果奖评审概况、教学成果奖评审标准、成果亮点、教学成果培育与提炼方法、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案例剖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地讲授。如何判断研究是否属于基础教学成果奖申报的内容类型?郑文指出,教学成果的内容类型包括课程、教学、考试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在某些方面有所侧重。“教学成果必须直接对教学过程本身进行变革,接受教学实践的检验。”
浙江省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国家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报告执笔人沈启正作《国家基础教育成果奖是怎样练成的——选题、构筑、凝练》的讲座。他将撰写凝练成果报告总结为“删削镂剔加重组”,并指出,撰写报告前要思考以下几点:一是整理研究与实践资料——我到底做了什么?二是成果的实现目标——我的立意是什么?三是成果的理论基础——成果的架构是什么?四是筛选所需的内容——哪些案例作为建材?
未完待续……
早立项、早培育、早见效第三届、第四届成果奖培育与立项指导专题研修班邀您参会
一、指导专家
具有丰富教学成果奖申报经验的相关专家、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目研究和指导专家、往届教学成果奖获奖者等授课。
二、研修内容
结合经典案例详细解读国家级教学成果的培育方向、路径、凝练方法、切入视角、成果申请书的撰写方法、支撑材料的挖掘选用等内容,报告既有政策的解读,又有实例研讨。通过专题讲座、交流答疑的方式,给予经验分享和一对一的把脉指导。早立项、早培育、早见效,为下一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做好充足准备。
具体安排如下:
1
一大模式
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模式
2
两大阶段
3
三大亮点
亮点一:专家助力 事半功倍
邀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目研究和指导专家、教学成果获奖者进行实战经验分享,倾囊相授教学成果培育秘籍。
亮点二:有的放矢 解惑答疑
聚焦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经验交流、教学成果创建和立项选题等,从思维、方法到实战演练,深入指导、答疑解惑。
亮点三:形式多样 案例丰富
融合专题讲座、案例分享、互动交流、答疑解惑、线上跟踪指导等多种学习方式,系统掌握教学成果培育的基本要求与注意事项等。
4
四大模块
5
五大目标
目标一:通过国家教育政策的深度解读,为学员打开教育宏观视野。
目标二:从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获奖名单的整体概况,看未来项目申报方向和趋势。
目标三:分享教学成果培育成功的关键要点和经验案例,为学员提供指导和借鉴。
目标四:通过线上跟踪指导为教学成果申报者提供阶段性、针对性指导,提供问题解决措施等。
目标五:总体目标是加强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培育,助力学员提升教学成果研究能力,成功申报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或更好地冲击高级别奖项。
6
六大内容
第一阶段:线下集中研修
内容一:【文件解读】
《教育部关于开展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关于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项目的公示》《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拟授奖成果公示》等相关文件解读。
内容二:【获奖分析】
《2022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整体梳理分析》
内容三:【政策方向】
《2022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数据、热点及趋势分析》
内容四:【实操指导】
《教学研究与教学成果的培育与提炼》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立项指导》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申报、培育和打造》
《教学研究与国家级教学成果特色案例分析》
内容五:【案例展示】
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获得者对获奖成果进行分享交流。包括立项、选题、资料准备、典型问题、重点难点等一系列内容的指导。
第二阶段:线上跟踪指导
内容六:【跟踪指导】
课程线上线下互补联动,强调“互动”与“参与”,通过线上研修、跟踪指导,学员边学习边实操,构成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改进的螺旋式递进环节。
指导专家与学员保持线上长效沟通,对学员的教学研究和成果提炼等进行后期跟踪指导,助力教学成果培育,深入指导学员教学成果申报工作。
三、时间地点
第三期
第一阶段:线下集中研修
时间:10月27日—29日(26日报到)
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第二阶段:线上跟踪指导
时间:2023年12月
第四期
第一阶段:线下集中研修
时间:11月10日—12日(9日报到)
地点:广东省深圳市
第二阶段:线上跟踪指导
时间:2024年1月
四、报名须知
为保证指导效果,每期班限额招生50人,报满为止。
(一)费用收取
1. 培训费:4980元/人。食宿交通费用自理,费用请与会代表回原单位报销。
2.缴费方式:① 银行对公汇款;② 现场缴费:银行卡/公务卡、支付宝、现金支付。
(二)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线下参会名额有限,请及早报名。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往期精彩
?开学季 | 给校长老师的书单,用好书开启元气满满新学期!
?为什么课件没那么重要?
?李镇西:教育,可否暂停“改革”与“创新”,让学校休养生息?
?一位校长的办公室,很有故事!编辑丨智库君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