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考研国家线公布,艺术学国家线保持高位,音乐生该何去何从?

如若想要保研,首当其冲的就是追求更高的优秀率或绩点,这需要学生在四年或五年的本科学习中兼顾每一门所学科目,追求更高的分数(当然也绝对不能出现挂科)。而考研就与保研完全不同了——在考研中,分数才是检验考生的惟一标准。虽然在如今的多数人看来,进入高校任教是音乐生最好的出路,亦有不少学子志不在此。

3月12日下午,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国家线正式公布。由于2024年考研的报名人数出现了自2017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专业人士普遍认为国家线也一定会降。然而,直到谜底揭晓的那一刻,一切预测都显得盲目与苍白——除经济学外,大部分学科的分数线持续上涨。艺术学的国家线虽然没有继续飘红,但依旧保持在362分的高位,和去年持平,在各个学科门类中仅次于文学,继续位居第二。

曾几何时,包括音乐生在内的艺术生常被外界贴上“文化课不好”的固有标签。时至今日,艺术生俨然成为研究生考试的“忠实粉”“主力军”。面对如此高压内卷的严峻形势,音乐生们不得不思考:还要不要继续“卷”?

现如今,对大多数音乐生来说,成为真正意义上“作曲家”“演奏家”“音乐家”的梦想早已不再,能拥有一份体面、稳定且收入不错的工作,才是大多数人追求的首要目标。最符合这一特征的工作无疑是高校教师——尤其是专业音乐学院的主科教师。纵观各大高校的招聘公告,几乎所有专业技术岗位的学历要求均为博士,哪怕是行政岗位也需要有硕士文凭。而读研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

为了实现该目标,只有两个途径,一是争取保研,二是奋力考研。这两种途径的实现方式有所不同。如若想要保研,首当其冲的就是追求更高的优秀率或绩点,这需要学生在四年或五年的本科学习中兼顾每一门所学科目,追求更高的分数(当然也绝对不能出现挂科)。除了优秀率外,大部分院校的保研要求通常还包括比赛获奖、社会实践、学术活动等方面,能在保持优秀率的基础上更多地参与此类进阶活动,应是少部分学有余力者的上佳选择。但无论是以上哪个方面,都需要秉持长期主义的思想,把功夫下在平时。而考研就与保研完全不同了——在考研中,分数才是检验考生的惟一标准。相较于保研,它是一种更为简单、直接的“一锤子买卖”,考生要做的就是把初试公共课(政治、外语、音乐史等)和复试主科考好。试想一下,如果你拿着400+的文化成绩、90+的主科分数,哪位考官还会在意所谓的优秀率呢?

虽然在如今的多数人看来,进入高校任教是音乐生最好的出路,亦有不少学子志不在此。由于“铁饭碗”并不好找,不少学子选择在大学毕业后重操旧业,继续从事代课辅导一类的工作(只不过从兼职变身全职),或干脆选择自主创业。虽然这一类工作早已变身为不稳定的“服务业”,但比起那些没有一技之长的待业本科毕业生,音乐生起码能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服务社会、自给自足。如若打算以此谋生,研究生学历似乎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经验,是情商,是如何“开源稳流”。从大环境看,目前音乐教育市场鱼龙混杂,受教主体层次参差不齐。名校光环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吸引生源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大多数学生更在乎的是自己的课程体验。如何在恪守艺术底线的基础上,将专业知识以清晰明确、通俗易懂乃至绘声绘色的方式讲授出来,让受教者乐于接受并愿意埋单,才是首要问题、根本问题。对自由职业者来说,考研、读研不仅会分散精力,同时即便考上,也需要付出极大的机会成本(主要是时间成本)。不仅如此,近年来音乐院校的保研率不断上升,留给统考生的名额越来越少,何必再去无谓地挤这条独木桥呢?

抬头看路远比低头赶路重要。考研、读研不是惟一的出路,且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逃避就业、逃避现实的被迫选择。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和高压内卷的态势,音乐生唯有抱定“以终为始”的信念,明确未来方向,付出相应努力,才能在竞争中得以生存。一切的选择都应着眼于方向,一切的开始都要立足于结果,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者注定一事无成。

– THE END –

直达音乐周报小程序电子刊

欢迎扫码管理员微信

↓ 加入音乐周报乐迷群 ↓

教育资讯

2024 考研择校必看:新增双一流建设院校及学科介绍

2024-6-17 11:03:32

教育资讯

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的含金量)

2024-6-17 12:31:01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