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小编看到一则跑团消息,房山一跑团良乡营张姓大哥在2020年元旦节上午跑步时,突发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永远的离开了大家,享年56岁。
跑友提到,张大哥生前积极参与跑团活动,为跑团活动无私奉献, 是大家非常敬重的老大哥。今天上午,张大哥已于在房山殡仪馆举行了追告别仪式并火化。新、老团长,良乡营众多跑友及跑团各营区代表均有到场参加。
默哀,愿逝者一路走好。
时间不能倒流,张大哥再也不能回来,而留给我们大家的除了沉痛,也应有反思。
中国疆域辽阔,南方跑友还在十几度的天气里穿着短裤背心,北方跑友却不得不面临零下十几度的极寒天气。
1月的北京,目前气温最低已到零下十多度,在这样的低温下,很多跑友仍按照既往的跑步计划继续坚持训练和打卡。这样的坚持与自律,的确值得我们为之点赞。
但寒冷的冬季,同时也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季节,11月27日,一直有运动习惯的艺人高以翔,因为心源性猝死,永久的离开了大家。
继高以翔离世不久,山东滨州渤海一名中学生,在上体育课时跑步呕吐晕倒。随后,校方将学生送医,但因抢救无效去世。经医生初步判断,也系心源性猝死。
走进运动猝死
什么是运动性猝死
不少猝死者平日给周围人的印象都是”一向身体很棒”,为什么不幸偏偏发生在他们身上?这里要提一下运动性猝死的概念,运动性猝死是指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或进行体育运动的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的意外(非创伤性)死亡。
运动性猝死的病因主要分为两类:心源性猝死和脑源性猝死。其中,心源性猝死占了80%以上。
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是运动性猝死的主要表现形式。心源性猝死,是由于各种心脏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其特征为出乎意料的迅速死亡:通常无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现,突然意识丧失,在急性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死亡,属非外伤性自然死亡,而心脏骤停通常是引发心源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运动性猝死并非无缘无故无故发生,通常是心脏自身的器质性缺陷受到刺激因素而诱发,例如:心肌炎、心肌肥厚等,或刺激因素:急性心肌缺血、交感神经兴奋和血流动力异常引起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等。
冬季寒冷,是心源性猝死高发季节
据气象医学研究显示,冬季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季节。冬季天气骤冷、人体基础状况较低、血管弹性较差、血压易于骤然升高、室内外温差过大刺激频繁等状况,都提升了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性。
跑在冬季,该注意些什么
关爱心脏健康,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
有时候,我们总有一个误区就是觉得自己跑步锻炼身体一定没问题,心脏不会有问题,一点小毛病不用在意,但这其实是一种完全没有安全意识的表现。
我们应该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尤其要关注心脏健康,做好心脏筛查。以便排查潜在的疾病风险。清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享受运动快乐,也别忘尊重和保护好身体
1、不适宜的天气,跑步要谨慎
冬天特别极端的严寒天气要特别注意,冷热交替会在短时间内让人的心脏和血管收缩,造成身体不适,有条件的尽量选择中午前后阳光充足温度最高的时候跑步;雾霾天气当心雾霾对肺部造成伤害;雨雪雾和路面结冰环境最重要是防止滑摔;极端天气视线不好的情况下,尽量避免马路上跑步,以免视线不好增加危险概率。
2、注意保暖:特别是头,耳,手,脖子一定要做好防护,防止发生冻伤。
3、跑前重视热身:运动之前,一定要做进行热身运动,从而能够提高身体温度,并且提高心脏的适应能力。冬季气温越低,热身时间越要适当延长。
4、适量补充能量:长时间运动,应及时补充水分、能量棒、盐丸。且饮用水温度要适宜,夏天饮用水要保持在8~12度,冬天保证水温在30~40度。
5、尊重身体:不强迫自己运动。感冒、发烧时不宜运动,酒后、疲劳、熬夜等身体状态不佳的情况下,也应该更多选择休息和恢复。
6、适当降低配速:如果身体温度和室外温度相差过大,再加上剧烈运动,会加重心脏负荷而诱发心脏病。
7、坚持自己的节奏:跑步过程中应坚持自己的节奏,不要攀比,同时运动过程中一旦出现很明显的气喘、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时,要立刻减缓运动或暂停运动,切忌硬扛。
8、跑后,拉伸放松不可省略:跑完步后,不要立刻停下来,应当慢走10-20分钟,配合深呼吸,给身体一个缓冲时间,也可做一些拉伸运动,放松肌肉。
小编相信,坚持跑步本身是一件健康和自律的事情,也让大多数跑者受益良多。但所有的成绩、健康、快乐都有一个前提,就是敬畏生命、敬畏自然以及科学锻炼。
2020年,愿大家跑得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