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运营 电商运营的工作流程
电商平台上百家争鸣,基于数据的运营思维越来越被提倡。作为电商平台的PM,你对所有重要的数据指标都有完整的掌握吗?今天,我将与您分享电子商务平台应关注的五大数据指标:流量、转化、用户、商品和风险控制。
数据指标的关注点一直都不在数据本身,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些数据思维可以延伸出的行动计划,所以本文也重点分享产品经理如何从这些角度切入并采取行动。
作为电商平台PM,你有没有羡慕过其他社区和工具类产品?一开始不需要考虑商业化,只需要考虑如何服务好用户,优化体验。
做电商和其他互联网产品不一样。从第一天起,我们就清楚地知道我们的产品要商业化。作为一名产品经理,我不仅为用户考虑体验,还会思考如何让用户一直支付和消费更多!因此,作为电子商务项目经理,您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思维:
电子商务公司最重要的产品不是网站,而是产品本身。
因为电商公司的商业模式是清晰的,他们的诉求也是明确的,所以必须由商业驱动的产品来开发。因此,与其他产品PM相比,我们特别受老板/业务需求列表的推动。如何通过数据与跨部门同事沟通非常重要。
作为产品经理,你的任务是在“业务变现需求”和“用户需求”之间取得平衡。了解以下业务数据指标可以帮助您进行选择。
核心公式:
GMV=流量×转化率×客单价
首先,在介绍这五个指标之前,电商PM必须牢记这个公式。
名词解释:GMV和收入有什么区别?GMV(Gross commodity Value)是指网站的交易额,实际上是指交易订单总额,包括已支付和未支付的部分,即退货和取消订单的金额;收入是指实际交易金额,将少于GMV。
前三个指标“流量”、“转化率”和“用户”将从该公式的上下文中进行解释:
一、流量指标:如何获取用户?
关键数据:紫外线、光伏
除了营销同事的日常业务,产品团队可以专注于打磨和确保用户体验的流畅度和完整性,从而实现“口碑传播”的裂变效应;同时,与市场部保持沟通和同步非常重要。了解他们运营的流量渠道和策略可以帮助您思考和了解完整的用户旅程,并分别思考不同的产品。PC端、移动端、App端的流量渠道不同,体验优化要有不同的策略和设计。
有些产品团队会有用户增加PM的配置,这样可以更高效地通过技术获取流量,比如开发小程序或特殊活动页面。
UV(Unique visitor) = 访问平台的去重用户数,真正造访的用户数,网站要能一直吸引到新用户才能持续成长。PV(Page views) = 用户访问平台的总次数,被浏览过的商品,商品本身的吸引力程度,通常被用来看电商平台上商品的热门程度。二、转化指标:流量进来后是否有效转化订单?
关键数据:CVR(每页的转化率漏斗)
它应该是PM最熟悉的指标。从用户入站后的旅程出发,明确每一步的页面漏斗转化率非常重要。这时,区分产品功能中的“信息流”和“任务流”就显得非常重要。用户跳出的无非是“产品信息内容不足”或“信息丰富但用户无法高效完成寻找产品的任务”。
信息流是从商品供应的角度提供的内容和信息,如商品规格、评价、导购文章等。任务流是从用户需求的角度搜索并找到用户需要的东西,例如搜索过滤器、热销排行榜、猜测你喜欢什么等。
CVR有点神秘,这取决于功能目标是什么。产品的最终功能目标是敦促用户下单,但每个功能将与页面上要跟踪的事件不同,因此分子和分母的定义可能不同(例如,“收集功能”可能需要将非重复访问者作为分母,收集次数作为分子,并且不能使用会话或页面视图作为分母)。但总的来说,产品经理通常看的大方向应该是以会话为分母、以结算页面前各页面点击事件为分子的CVR,运营部门看的应该是以浏览量为分母、以交易订单量为分子的CVR。
三、用户指标:转化后的流量如何持续运营,提高这些流量的价值?
关键数据:客户单价(AOV)、客户粘性(DAU、MAU)和客户保留率。
从PM的角度来看,提高客单价的方法不仅是通过推荐系统相关的系统销售,而且还要继续运营会员(定义为在网站上进行过交易的用户)以使其继续产生交易,因此我使用了更广泛的“用户指标”来涵盖该指标的关键点。
在用户粘性方面,重点是“良好的信息推送渠道”,把握用户的消费节奏,使他在首次消费后会再次购买,如相关产品折扣或回购补贴以增加消费频率;用户留存最常见的切入点是会员机制的设计。需要注意的是,留存额的计算通常与自身商品的消费频率有关。
运营用户指标的关键之一是掌握用户群体的分层。与营销部门的同事合作建立一个人物角色或一个通用的RFM价值模型可以帮助你思考如何设计不同的功能并使用不同的价值来运营用户。然而,用户分层只是一种手段,关键点是找到不同用户的差距和机会,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并实现业务目标。
什么是RFM模式?在客户关系管理中,RFM模型分析经常被用来衡量成员的价值和给企业带来的利润。该模型通过三个因素来描述会员的价值:最近消费、最近消费和货币消费。
除了GMV核心公式中的上述三个指标外,还有两个指标“商品”和“风险管理”也非常重要。开头强调的思维:“电商公司最重要的产品不是网站,而是产品本身”,而这两个指标的核心概念是监控产品的质量。
四、商品类指标:分析商品本身竞争力
关键数据:
商品总数:SKU数、库存(满房率)商品优势性:个别商品转化率&收入占比、商品最低价比例
产品本身的竞争力通常不在PM的能力范围内,而是与业务部门的同事有关
。但是,了解和掌握上述数据可以帮助PM更全面地把握网站“转化率”的影响因素。例如OTA旅游平台,有时CVR的衰落不一定是网站页面转换的问题,而可能是房屋物品的高入住率&;库存低,或者因为特殊事件,商品的优势下降。
当你有了这些基本的理解,你就可以与你的同事合作,以更先进的方式优化服务的竞争力。例如,许多OTA具有协助商家进行爬虫功能以及以商品的最低价格自动补贴和降价的功能。
从商品分类的角度来看,SKU(库存单位)是一种单一商品。只要商品有不同的属性,就是不同的SKU。有很多属性。一般来说,商品的属性包括:品牌、型号、配置、等级、颜色、成分、用途等。也就是说,只要人们有不同的保存、管理、销售和服务方式,就需要将相同的商品定义为不同的SKU。
五、风险控管指标:身为平台的服务品质与满意度
关键数据:评价数量、评价分数、投诉率和退货率。
关注这些指标可以使您监控商品问题,积极发现有缺陷的商品以优化平台的服务质量和满意度,从PM的角度创建和鼓励用户评价机制,并创建平台的正向循环。同时,你应该与业务部门的同事合作,优化商品招聘和采购的质量控制。
仅此而已。
专栏作家
罗琦,微信官方账号:罗琦,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者。分享产品思维、商业思维、职业道路和个人成长。拉开人生差距的是你的认知深度。用文字酿一杯红酒,与你回味悠长。
本文由人人产品经理原创发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大家都是产品经理。平台只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