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②:面对原生家庭的创伤,我们如何自救

大家好,今天是麦家陪你读书的第2270天,共读的是第322本书——张爱玲的作品《流言》。《流言》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更多爱读书的朋友。麦家陪你读书,一起读书,一起成长。作为现代都市的知识女性,张爱玲表

大家好,今天是麦家陪你读书的第2270天,共读的是第322本书——张爱玲的作品《流言》。

《流言》②:面对原生家庭的创伤,我们如何自救

《流言》

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更多爱读书的朋友。麦家陪你读书,一起读书,一起成长。作为现代都市的知识女性,张爱玲表现出相当浓厚的世俗情怀。也许是由于对家族纷繁变迁的不满,张爱玲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在《童言无忌》中自称是一个“拜金主义者”,不怕被人以“小市民”相称,又在《必也正名乎》中称,自己有一个“俗不可耐”的名字,但并不打算改,这是为了警告自己除去所谓读书人咬文嚼字的积习,从日常的柴米油盐、肥皂与太阳等日常事物中找到实际的人生。她用“小市民”的视角打量社会人生,用敏锐的艺术感受看待自己日常生活的大小事,形成率真世俗的文风,加之精致华美又不失幽默的语言,让她的文章时时从纸背透出无尽的苍凉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孤僻、疏离、傲气,很多人看过张爱玲的照片后,会觉得她的冷漠气质是骨子里带着的,而这一切其实与她繁杂的家庭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张爱玲虽是名门之后,但不幸却像细密的藤蔓,缠绕着她的童年。

张爱玲的父亲他虽然继承了不少遗产,却是一个整日花天酒地的守旧纨绔子弟。

他抽大烟、逛青楼,赌博成性,不久就败光了家里的资产。

而作为出过国留过洋的新派女性,张爱玲的母亲对此非常失望,无法忍受这样的丈夫。

张爱玲母亲黄逸梵

在张爱玲4岁时,母亲远渡重洋,离开让她失望的家庭,去追寻新的生活。此后,父亲再娶,继母的介入让父女关系变得异常微妙与脆弱。1937年,张爱玲的母亲从国外回来,她跑去母亲那里住了两个星期。

继母不满于张爱玲没有跟她说去母亲家住的事,便与刚到家的张爱玲起了争执,一巴掌就打在张爱玲脸上。

继母怕她会还手,便疯了似的,没命地往楼上跑,嘴里还大喊着,“她打我,她打我。”

然后抽大烟的父亲冲下楼来,不仅打了张爱玲,还把她反锁在房间内。

张爱玲曾在作品中这样记录父亲对她的毒打:“我的头偏向这一边,又偏到那一边,无数次,耳朵震聋了,我坐在地下,躺在地下了,他还揪住我的头发一阵踢。”

然而,父亲的这一关就是半年,那里空气湿润,张爱玲大病一场,险些死掉,靠亲戚、下人轮番求情才等来一剂针药,万般委屈聚在张爱玲心头,她对自己说:“真希望有个炸弹爆炸,就是与他们死在一起我也愿意。”、

终于,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张爱玲才在佣人的帮助下,逃了出来。

然而,父亲与继母对她的伤害,却在她心上划开了一个深深的口子。那段痛苦的经历,牢牢生长在她的梦魇中,成为她一生走不出的阴霾。

人们常说“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去治愈。”

张爱玲感叹生活:“生命在你手里像一条迸跳的鱼,你又想抓住它又嫌腥气。”张爱玲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领悟人生。

同时,她也看透了孤独,她说:“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张爱玲的这句话,不仅是对人性的揭示,更是对所有人的一种鼓励。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是欢笑还是泪水,都是我们成长的证明。

我们要学会面对每一次的痛苦与幸福,用它们来丰富和完善自己。既然这就是我们的人生,那我们偏要活得漂亮,将注意力放在当下的每一件小事上,从日常生活中体味幸福,感受美好。

张爱玲小时候与母亲一起生活时,常常接受母亲的教导。在《天才梦》中,张爱玲写道:“我母亲给我两年的时间学习适应环境。她教我煮饭;用肥皂粉洗衣;练习行路的姿势;看人的眼色;点灯后记得拉上窗帘;照镜子研究面部神态;如果没有幽默天才,千万别说笑话。”这些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都成为张爱玲气质形成的一部分。她坦言自己的“俗欲”,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细微气味与普通事物充满了兴趣。

张爱玲

《谈音乐》中,张爱玲坦言:“气味也是这样的。别人不喜欢的有许多气味我都喜欢,雾的轻微的霉气,雨打湿的灰尘,葱蒜,廉价的香水。像汽油,有人闻见了要头昏,我却特意要坐在汽车夫旁边,或是走到汽车后面,等它开动的时候,‘布布布’放气。每年用汽油擦洗衣服,满房都是那清刚明亮的气息。”她不拒绝“牛奶烧糊了,火柴烧黑了”的焦味,即便新房的“油漆”气味,火腿、咸肉、花生油搁得太久变成的“油哈”气,都让她“积极奋发”,让她“喜欢”。在《童言无忌》中,张爱玲说:“我喜欢钱,因为我没吃过钱的苦——小苦虽然经验到一些,和人家真吃过苦的比起来实在不算什么——不知道钱的坏处,只知道钱的好处。”甚而,她称上海所谓的“牛肉庄”是个可爱的地方,有机会,她“很愿意在牛肉庄上找个事,坐在计算机前面专管收钱”,她觉得那是“空气清新的精神疗养院”。

在都市奋斗拼搏,公寓曾是很多年轻人的港湾。

在张爱玲看来,“公寓是最合理想的逃世地方!”

张爱玲与歌星李香兰她在《公寓生活记趣》中描写了自己生活在公寓时的感受。

她喜欢听闹市里的喧嚣。比起有诗意的人在枕上听松涛、听海啸,张爱玲是非得听见电车响才睡得着觉的。

她的公寓生活充满了烟火气息,她享受那样的私密的生活闲情志趣。

不仅是以前,现在及未来,公寓都已经成了潮流生活的一部分。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而对公寓的需求是同样的。忙碌了一天后,“回家”两个字就有着无数的情感洋溢的联系。

在张爱玲看来,许多身边杂事自有它们的愉快性质。

《道路以目》中,张爱玲写道:“饭铺常常在门口煮南瓜,味道虽不见得好,那热腾腾的瓜气与‘照眼明’的红色却予以人一种‘暖老温贫’的感觉……寒天清早,人行道上常有人蹲着生小火炉,扇出滚滚的白烟。我喜欢在那个烟里走过。”

此外,如果在都市里看不到田园里的茄子,那么她会选择到菜场上去看看。

那复杂的、油润的紫色茄子,还有新绿的豌豆、熟艳的辣椒、金黄的面筋,都像太阳里的肥皂泡。

“把菠菜洗过了,倒在油锅里,每每有一两片碎叶子粘在篾篓底上,抖也抖不下来;迎着亮,翠生生的枝叶在竹片编成的方格子上招展着,使人联想到篱上的扁豆花。”

又如走在深夜的道路上,她看见路边的橱窗,铁栅栏枝枝交映,底下又现出防空的纸条,黄的、白的、透明的,在玻璃上糊成方格子、斜格子,重重叠叠,幽深如古代的窗槅与帘拢。

张爱玲还喜欢一家理发店的橱窗,那里张着绿布帷幕,帷脚下永远有一只小狸花猫走动着,倒头大睡的时候也有,令人心生怜爱之意。

从张爱玲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张爱玲对日常生活中末枝细节的关注,并将它们放大,变为平常生活中的小美好,成为平凡人生路上无可替代的风景。

明天,我们将继续共读张爱玲的求学生活,敬请期待。

了解谷主麦家的读书计划??麦家:我要用20年时间,陪读者读完1000本名著??麦家:写在“家人”超百万之喜悦时

本周共读回顾

??《流言》①:一个完整的张爱玲世界,所有故事都是她自己

领读人 ·陈银清

在读文学硕士。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我愿与书一起变老。

主播 ·一凡

电台主持人,在北方小城安静盛开,随麦家,陪你慢慢读书。

欢迎关注「麦家陪你读书」视频号,每周与你分享谷主麦家的读书感悟、文学思想、最新动态,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文案编辑:何佳丽

视频编辑:王琪

运营:馬車夫斯基

图片:文中插图来自公共版权网站,非商用

↓点击,读书打卡每一天

读书路上

张维为中国触动:解答中国崛起、贪污腐败、民主等热点问题的佳作

2024-7-20 11:05:36

读书路上

销售管理必读 12 篇:销售人员必看的经典书籍

2024-7-20 18:06:53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