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是麦家陪你读书的第2219天,共读的是第314本书——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作品《羊脂球》。
《羊脂球》
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更多爱读书的朋友。麦家陪你读书,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托尔斯泰曾评价莫泊桑的作品,是“形式的美感”和“鲜明的爱憎”,他之所以是天才,是因为他“不是按照他所希望看到的样子,而是照事物本来的样子来看事物”,因而“就能揭发暴露事物,而且使得人们爱值得爱的,恨值得恨的事物”。
莫泊桑作为现实主义作家,非常善于捕捉人性的弱点,捅破人性的欲望。
在《羊脂球》中,他就道出了利益面前,上流人士的自私与冷漠。以羊脂球的悲剧,扯开了人性的遮羞布,抨击了人性的恶。
本文将围绕羊脂球的悲剧,从理解人性,把握自己的角度,来分享本周的阅读感悟。
羊脂球的遭遇,撕开了人性的恶
洛克菲勒曾说:“利益是光照人性的影子,在它面前,一切与道德、伦理有关的本质都将现形,且一览无余。”
在利益面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最难的。因为只要存在利益,就会存在被利用、被欺骗、被排挤。
羊脂球的悲剧就是这样。她用自己的悲惨遭遇,撕开了伪善者藏在“高贵”外表下的丑恶。
故事的开始,当众人得知要和妓女一路前行时,所有人对羊脂球的态度都是鄙视而冷淡的。
故事的结束,当众人心安理得地吃着自己准备的食物,完全不愿意拿出一点分给羊脂球时,所有人都忘记了羊脂球曾在他们饥肠辘辘时,毫不吝惜地分享过自己的食物。
在个人利益面前,当他们听说普鲁士军官想要羊脂球,否则就不放他们通行时,所有人考虑的都是自己。
他们甚至理直气壮地认为,羊脂球就该牺牲自己,保护大家。
面对众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劝说。羊脂球以为,只要报以真心就会还以真心。
可她却并不知道,在这些自私、冷漠的人眼里,羊脂球是“社会的耻辱”,是为他们摆脱困难的“替罪羊”。
在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中,所有看似亲密的来往,都取决于羊脂球的价值。
饥不择食时,众人为了果腹,愿意放下身段和羊脂球热情地交谈。并不是因为他们接受了羊脂球,而是“吃人嘴短”的不得已而为之。
被困托特镇后,众人为了尽早离开,也能够亲切地挽起羊脂球的手臂,温柔地开导她要顾全大局。
只是这样做的背后,并不是出于感激,而是他们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
东野圭吾曾在《恶意》中写道:“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因为人性的贪婪,所以在羊脂球失去价值后,马上就被众人丢弃了。羊脂球哭了,那一刻她才看透,利益之下,人性的恶意究竟能有多大。
选择善良,也要带点锋芒
人们坚信善有善报,但羊脂球的善良,却让她成为了这部小说中最悲剧的人物。
故事的开头,三位上流社会的阔太太用“娼妇”“社会的耻辱”来羞辱羊脂球时,就已经表明了她们对羊脂球的态度。
她们看不起羊脂球,甚至根本就没有把羊脂球当人看。
在这种明显充满鄙视的态度下,即便后面实在因为太饿,不得不接受了羊脂球提供的吃食时,她们也没有向羊脂球说一句“谢谢”。
羊脂球秉性善良,她看清了众人的态度后,并没有计较太多,而是报以最真诚的态度与他们相处。
殊不知,对他们越是仁慈,就越给了他们变本加厉伤害自己的机会。
为了能早日出发,众人将羊脂球推入普鲁士军官的怀抱后,又以冷漠的姿态对羊脂球实施了人格上的侮辱。
他们见羊脂球略显不安地走向他们时,非但不感激羊脂球,反而像看见瘟疫一般躲着羊脂球。
任凭她饿着肚子,泪眼婆娑,众人也对她不闻不问。
生活中需要善良、温暖的人,但没有尺度的善良,不仅会助长恶人,还会伤害自己。
羊脂球习惯了委屈自己也习惯了毫无底线地对别人善良。
所以,当那些瞧不起她、嘲讽她的人需要帮助时,羊脂球并没有袖手旁观,而是毫无保留地伸出了援手。
为了帮大家填饱肚子,羊脂球倾尽了所有,一点独食都没有留;为了帮大家早日离开托特镇,羊脂球更是违背了自己的意愿,答应了普鲁士军官求欢的要求。但这样毫无底线的善良,为她换来了什么呢?
换来的,是众人的嫌弃。
人活一世,当然要选择善良,但也不能低估人性。
因为盲目的善良,只会让索取者得寸进尺。所以,你的善良,一定要带点锋芒。
与人相处,切勿强求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过:“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关系,指的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在这部小说中,羊脂球也是因为困于此,才把自己推进了悲剧的深渊。
我们常听人说,“融不进的圈子,别强求。”因为鱼只有在水里,才能游刃有余,没必要非把它按在陆地上,让它寸步难行。
然而,很多人宁愿放下自尊,也要去讨好那些看不起自己,不尊重自己的人。
因为他们终其一生,都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
羊脂球虽然在面对侮辱时,毫无惧色。但骨子里不被认可的自卑感,还是会令她底气不足。
比如,在邀请大家共享美食时,羊脂球宁愿抬头向上帝请示,也不敢直接问贝尔伯爵夫妇和卡雷夫妇。
因为她怕自己身份卑微,问了会自讨没趣。
得知普鲁士军官想要单独约见她时,羊脂球第一反应是拒绝的,但当所有人都恳求她、劝慰她时,她便动摇了。
因为羊脂球真的很想融入大家,真的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所以她才会在出发前,示好地说,“我这可是为了你们才去的……”
羊脂球渴望被认可的心思,落在这群深谙人性的上流人士眼里,就成了被拿捏的软肋。
比如,当众人听说羊脂球拒绝了普鲁士军官求欢的要求,从而害得他们不得不滞留在托特镇时,众人故意将称呼由“夫人”变更成了“小姐”。
为的就是让羊脂球从已经爬到受人尊敬的级别上挪下来,以提醒她别忘了自己原来的卑贱地位。
见羊脂球还未同意,众人又通过亲切的称呼,假意让羊脂球以为大家已经接受了她,并会在日后永远感激她的恩情。
羊脂球单纯善良,她以为卑微示弱、刻意迎合能换来认可,以为“牺牲”能得到进入上流圈层的入场券。
却不曾料想,不属于自己的圈子,即便短暂得到了“优待”,也不过是利益上的别有用心。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所以能维系,本就是价值的交换。
不是靠你委曲求全,付出讨好就能长久的。
与其低自尊地去融入不属于自己的圈子,不如大大方方地做自己,拥有被讨厌的勇气,等待和自己同频之人的到来。
《羊脂球》这本书的解读到这里就结束了。
作为一名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用2万余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充满内在力量的故事。
“伟大的牺牲,无耻的人性”,在这个故事中,莫泊桑不仅向读者展示了人性中的冷漠与温暖,还表达了他对底层人民的赞美和关爱。
故事虽不长,但意义很深远。喜欢这个故事的朋友,不妨读读原著小说和由小说改编的电影,感受其中的魅力。
在读完莫泊桑《羊脂球》中为我们展示的冷漠人性后,下周我们将要共读的作品,同样讨论了“人性的冷暖”“人的异化”这一问题。
这本书就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
《变形记》
弗兰兹·卡夫卡1883年出生于犹太人商人家庭,他与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变形记》讲述的是一个自卑而高度敏感的小职员格里高尔,他在一家公司任旅行推销员,以微薄的工资辛苦支撑着整个家庭花销,他是家中受尊敬的长子。
但突然一天醒来,他发现自己变身成为一只躺在床上巨大的甲虫,丧失劳动力他无法工作,也无法和家人交流。
格里高尔将如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他孤独而荒诞的异化生活又是否会有人理解?敬请期待下周的共读。
了解谷主麦家的读书计划
??麦家:我要用20年时间,陪读者读完1000本名著
??麦家:写在“家人”超百万之喜悦时
本周共读回顾??《羊脂球》①:他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写尽人性的幽暗
??《羊脂球》②:陷入绝境时,最能看透人性
??《羊脂球》③:伪善的好人,比坏人更可怕
??《羊脂球》④:讨好别人,是一场无休止的自我攻击
??《羊脂球》⑤:你的善良,应该带点锋芒
??《羊脂球》⑥:利益面前,最能看到真实的人性
领读人·琴箫陌
专业撰稿人,紫陌相逢谁不客,与书作伴未为孤。主播·童童
电台主播,于书香里共度美妙的晨读时光。
编辑:何佳丽运营:馬車夫斯基图片:文中插图来自公共版权网站,非商用↓点击,读书打卡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