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孩子年纪轻轻却生无可恋?极端事件频发给父母的警醒

为什么有些孩子年纪轻轻却生无可恋?极端事件频发给父母的警醒转自公众号:根基成长教育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MxOTIyMw==&mid=264944

为什么有些孩子年纪轻轻却生无可恋?极端事件频发给父母的警醒

为什么有些孩子年纪轻轻却生无可恋?极端事件频发给父母的警醒

转自公众号:根基成长教育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MxOTIyMw==&mid=2649445905&idx=1&sn=95f6d96e86476adb8d22df0fa63a3ad6

文 |罗坚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根基成长教育(ID:Rootedu)

我的同事发给我一个知乎上的提问:“有一个城市的教育主管部门,因为出现孩子跳楼的极端事件,考虑要为孩子减压,于是取消了期末考试,禁止成绩公开和排名。大家怎么看?”

对于极端事件给我们的警醒,在此分享我的一些看法。

01

几种常见的应对方法

新闻中的极端事件,在人群中似乎占比很小。但这种极端的念头,却存在于很多孩子心中。早在七八年前,就有数据指出:25%的孩子,在13岁之前有过极端的伤害自己的念头。

通常,孩子在承受了很大的压力的情况下,情绪控制力弱,容易冲动、失控。

需要思考的是: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为什么有这么大压力?我们该如何解决?

家庭和学校都在想方设法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人认为现在孩子缺少生命教育,我们应当告诉孩子要爱惜生命。于是,有些学校开始做生命教育。可是他们却没有深入探究:生命为什么宝贵,为什么神圣?

也有些学校开始不断地训练老师和家长心理干预的能力,教大家如何让孩子把压力和情绪表达出来。有一个父亲学习了如何让孩子表达情绪。有一天,他的孩子不想去上学,流着眼泪说:“爸爸,我能不能不去学校?”

这个爸爸就说:“好啊。那你能跟爸爸讲一讲吗,你现在有什么样的压力,感觉到什么?”

这个爸爸告诉孩子:“如果觉得有一点点压力,就说有一只老虎在追你;如果有很多压力,就说有两只老虎;如果感觉到有非常大的压力,就说有三只老虎在追你。”

结果他的孩子说:“爸爸,我觉得现在有100只老虎在追我。”虽然这个爸爸学会了让孩子表达心理压力,但是却不明白孩子害怕去上学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还有的父母和老师变得特别小心,不敢批评不敢管,甚至不敢跟孩子大声说话,他们很苦恼,“现在管也管不得了,到底该怎么办?”

大家都在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大家采用的这些方法多少都有点用,但是收效不大,好像还没有搞清楚到底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02

丛林社会和爱的世界,4个显著差别

我想说,问题的实质在于:不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我们的孩子都好像被带进了你争我夺的丛林社会。孩子被教导的是“要么你把老虎杀死,要么你被杀死”的丛林法则。

在这样的丛林社会中,即使告诉孩子如何放松、如果把情绪说出来,我如何可以支持你……都没解决根本问题,孩子还是充满了很大的压力和恐惧。

因为他们始终被告知的信念是:“你要赢。你只有赢才有价值,才能够生存下去。”

很多孩子在伤心时可能会有这样的绝望:在妈妈肚子里时,我是如此被保护,被爱。我本以为自己会被带到爱的世界,依然被父母接纳和爱。可是等我懂事以后才发现,原来动物凶猛,我被带到了一个丛林社会。

丛林社会和真正的爱的世界,是完全两个不同的世界。

第一,孩子的价值感不同。

在真爱的世界,孩子明白:“我有价值,因为我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人像我。”但是丛林社会(有时我也叫它“表现的世界”)的法则是:“有好的表现你才有价值。你把越多的人踩在底下,你越有价值。”

第二,孩子的尊严感不同。

在爱的世界,孩子因态度、诚实、正直和良善被尊重,这些品质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追求成长的;但丛林社会,孩子要拥有名声、地位和很多外在的东西,才被尊重。

第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一样。

在真爱的世界,人们之间有联结,彼此帮助彼此相爱,不分敌我。我们有不同的天赋和技能,我们彼此需要;但在丛林社会,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割裂的,彼此争斗和算计。

在爱的世界和丛林社会中,孩子看对手是不一样的。一个爱的世界里的孩子,会为有一个对手而高兴。因为他和对手在竞争中可以有机会激发出最好的一面,超越自己。

而在丛林社会,对手就是敌人。所以,要么干掉别人,要么有一天被别人干掉。这样一个人心里充满恐惧,有一天当他发现要被别人干掉了,也许就会有极端事情发生。

第四,孩子全力以赴、追求卓越的动力不一样。

丛林社会中的人的动力是用天赋击倒别人;爱的世界中人的动力,在于渴望把自己所有的天赋都展现出来。“如果我是一朵花,我就要开的最鲜艳,好让人看到生命是多么美丽!”

爱的世界中人的动力,还会来自别人的需要。我们一个讲师的女儿十七八岁,准备申请一所美国的大学。我问她想读什么专业,她说想读精神科,以后当精神科医师。

我问为什么,她说因为她看到一些受精神疾病困扰的人,心里为他们难过,很想帮他们,所以她想要尽她的全力,成为一个好的精神科医生,帮助他们解除痛苦。

03

孩子人生中的4个必需品

当孩子在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如同进入了丛林社会时,他们人生的四个必需品就会缺失。

第一个必需品是归属感。即:我被爱,按我本来的样子被爱,并且这份爱永远不会离开。孩子需要在接纳的关系中得到满足。

在丛林社会中,如果你做的好、表现好,你就会被爱;如果表现不好,你就不会被爱。这会给人带来焦虑。

在《六A的力量》这本书中,麦道卫博士经常分享一句话:“真正的爱就是一种接纳,它带给孩子归属感和安全感。无论你犯多大错误,无论你多失败,我们的爱永远不会离开。”

第二个必需品是意义感。即:因为我存在,我能带来一些积极的美好的改变。

其实每个人内心都会有个疑问:我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意义?一个人发现自己能给别人给环境带来一点美好的改变,就会有意义感;而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会觉得什么都没有意义,都是空虚,他会得“空心病”。意义感一定要超越自我中心才能拥有。

第三个必需品是成就感。成就感的第一个获得方式是发挥他的天赋。我们讲课时会特别谈到:猴子会爬树,大象能负重。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帮助他展现和发挥他的天赋。

曾经有一个家长说:“如果大家都要爬树,那么就算我的孩子是大象,我也要把他逼得会爬树。”我们很多时候会强迫孩子做一些他不擅长的事情,这样孩子很难有成就感,他会很痛苦。

第四个必需品是愉悦感。父母如果总对孩子带着期望,却没有时间单纯地和孩子快乐相处,这会让孩子感觉枯燥、乏味、无聊。

在丛林社会,大家都很紧张,盯着孩子的学习和成绩,一旦孩子玩多一点,我们可能都会让孩子有负罪感,我们会催孩子去写作业去学习。这样,孩子的愉悦感就被剥夺了。

孩子生无可恋,因为他需要的归属感、意义感、成就感、愉悦感,都缺失了。

04

3个建议,帮助父母减压

那么,父母们该怎么做呢?

很多声音都在教父母“应当这么做,那么做……”很多父母累得要死,他们会对孩子说:“如果你再这样,我就要爆了。”

这让我想到了气球。如果对着一个气球不断吹气,总有一刻气球会爆掉。而爆掉的地方,一定是在这个气球最薄弱的部位。

父母、老师和社会如果不断地吹气,即不断地宣传丛林社会的法则或谎言,比如:“如果你有多少钱,你就可以什么都不用干,在海边享受人生。”但事实上,工作本身就是人生很有乐趣的事情。

还有的谎言是:“如果你把别人踩在脚下,成为人上人,你就一定会幸福。”但事实却是“高处不胜寒”。生活中真正的幸福,不是把别人踩在脚下,因为你把别人踩在下面,一定还会有人把你踩在下面。

人到了一定年龄回头再看,会发现很多东西不是人生的真相。但是在这样的鼓吹下,所有人都充满了压力。孩子是人群中最脆弱的一环,因此孩子会首先爆掉。

丛林法则下,每一个人都在承受压力。父母自己也被带到了丛林的社会,被带到了表现的世界。

因此,父母该做的第一件事是先为自己减压。

要为自己减压,先要识别。我以前看过一个著名的人物专访电视栏目,常常采访一些很成功的人物,节目采访一般的套路是这样的:先说一个人如何成功,做出了多大的贡献,最后为了体现主人公人性化的一面,节目通常会问:“您的妻子和孩子是如何看待您的?”

随着镜头缓缓推进,主人公沉吟不语,眼泪缓缓流出,说:“我最对不起的就是我的孩子和我的妻子。”

我特别想提醒大家,我们的传统智慧说,一个人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庭是在事业之前的。如果为着利益把自己的亲人牺牲掉,我们的爱在哪里?如果连自己身边的人都不能去关心照顾,我们的爱在哪里?

有些人是安安静静地享福,有些人是热热闹闹地受苦。我做家庭工作,有一些帮助的对象,晒在外面的都是富丽堂皇的生活,但是我了解他背后的眼泪和痛苦。

其实决定幸福与否的首要因素是关系。一个人是否幸福,不在于拥有什么,不在于外在的名声,而在于他是否活在爱的关系里面。

生活中有很多谎言需要我们去识别。我们要不断提升智慧,不断识别哪些是谎言,知道什么是真的。

这就是给父母减压的第一个建议:不是去追求别人的期望,而是过一个真实的生活,不断寻求智慧的增长。

给父母减压的第二个建议是:开放自己,寻求帮助和支持。

如果你封闭自己,你有压力时也不会寻求帮助,而是“好汉打碎牙齿和血吞”,同时,你也会对身边的人漠不关心。这也是丛林社会的标志,丛林社会让人孤独,产生隔绝。

但在爱的世界,人和人是要彼此帮助的。父母有压力时候,要学习坦诚自己的软弱和需要,寻求支持。如果你的心越来越封闭,时间久了就会越来越刚硬,你就会对孩子变得刚硬冷酷。

给父母减压的第三个建议是,把焦点放在你的婚姻上。

如果你是单亲家长,我的建议是,无论以前谁对谁错,都放下。从现在开始往前看,不断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如果你在婚姻中,一定要把目光的焦点从孩子那里挪开,放到婚姻上。根据我多年的家庭工作经验,我发现只要夫妻二人同心,关系亲密,彼此相爱、体恤、扶持,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好的婚姻关系是抗压的最强武器。所以你要做点什么来让自己拥有更好的夫妻关系。

05

如何识别真爱和假爱

对孩子,父母该怎么做?

父母们对孩子最重要的事,是把孩子带到真爱的世界里来。

那么什么是真爱?真爱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要了解真爱,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假爱。

假爱的第一个动机是:交换。

“因为你……,所以我爱你”,这就是在让孩子用表现来交换你的爱。这个不是真爱。

假爱的第二个动机是:责任。

有些家长说:“我不得不去爱,谁叫我是他的父亲(母亲),我不得不去负责。”还有的父母跟我说:“我自己都不想活了,就是因为还有孩子,这份责任我放不下。”

我听了很难过,我就告诉他,责任固然很重要,但这也不是真爱,责任是一种苦苦地付出。当有一天责任太重,你自己会崩溃。

真爱是:你自己活在爱里面,自己被爱,而后看到孩子时,慷慨地把你领受到的爱给孩子。不管他表现如何,就是爱他,按照他的需要爱他,帮助他。这种爱是流入,不需要孩子赚取或回报。

我们有真爱的标志就是,当孩子表现很差,犯了错误,很失败,我们心中没有愤怒,而有怜悯,有一种父亲的心肠。这就是真爱。

六A的原则是要用“真爱和真管”来引领孩子。有些教育主管部门取消期末考试,其实爱的世界的孩子不怕考试,因为他知道:我分数考得不高,是因为我目前还没有学到,即使我的名次是倒数第一,我依然有价值,依然被爱。

至于“禁止成绩公开,禁止排名”,我觉得这是对的,因为每个孩子各有各的特点。

我们一方面要留心观察如何把孩子带到爱的世界,另一方面,当别人把孩子往丛林社会引导时,我们要用爱不断地坚固他,让他知道真爱是什么样子,并且愿意活在爱的世界。

-END-

读书路上

《减法育儿》图书介绍及价格详情信息

2024-12-22 7:19:38

读书路上

《你和宝宝说英语-日常生活-(第一卷)-内含宝宝学习卡片》图书介绍及价格详情信息

2024-12-22 15:46:40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