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管越叛逆,教你6A原则,构建完美亲子关系

作者:阳光妈妈昨晚,一向柔声细语的朋友,在电话中连珠炮似的和我说了半小时。原来,她与玩游戏的儿子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亲子大战——没收手机,摔书包……儿子把自己锁在房间,不吃不喝。后悔不已的她既愧疚又担忧。

作者:阳光妈妈

孩子越管越叛逆,教你6A原则,构建完美亲子关系

昨晚,一向柔声细语的朋友,在电话中连珠炮似的和我说了半小时。原来,她与玩游戏的儿子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亲子大战——没收手机,摔书包……儿子把自己锁在房间,不吃不喝。后悔不已的她既愧疚又担忧。

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沟而不通;曾经的“母慈子孝”,现在的“鸡飞狗跳”,是不少家有青春期孩子的写照。做父母,难;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更难;做青春期叛逆孩子的父母,难上加难。

美国知名教育家麦道卫和迪克·戴依倾心合著的《六A的力量》或许能为我们找到答案。因这6个原则在英文中都以“A”开头,故称“6A”。两位作者在养育10个孩子的过程中,运用爱与管教并行的“6A原则”,培养出了优秀的孩子,收获了幸福快乐的健康家庭。

关于“6A”,作者用非常形象的一个“家”,做了详尽的解释。这个“家”的地基是”接纳”,紧挨在地基上的是”赞赏”。”关爱”和”时间”是两堵墙,代表向孩子传达”接纳”和”赞赏”的方式,同时也用整个”爱”的上层建筑支撑”约束”部分的横梁和屋顶,即”责任”和”权威”。

01

接纳

只有你先接纳了孩子,孩子才会接纳他自己。

阳光小时候特别好动,我曾经怀疑他有“多动症”。那时的他,上下楼梯,基本都是蹦蹦跳跳,尤其下楼梯,很多时候都处于“飞”的状态。在学校,也属于“最活泼”的孩子之一。

我与老师交流,以及老师书面评价,几乎每次都逃不掉“活泼好动”这一话题。当时,“活泼好动”成了我们家的敏感词。因为,每次与老师沟通后,与阳光电话沟通时,周末返校前,包括周末的家庭“海沃塔”,不管聊什么话题,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绕到这上面来。

孩子的眼睛是“照相机”,我们所有的举动都会被孩子原原本本的“照”下来;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被孩子“录”下来;孩子的脑袋是“电脑”,孩子会将他看到、听到、想到和感受到的东西“存”下来。

一段时间后,课堂上的阳光不再主动回答问题,但只要老师点名让他回答,他几乎都能正确应答。课外活动时,阳光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度,也都大不如以前。老师和同学都感觉他好像变了个人儿似的。

我得知“一反常态”的阳光后,才幡然醒悟——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不完美才美。我放下重重顾虑,和老师进行了深度沟通,诚恳地邀请阳光爸爸提醒我、督促我。我时常反省,翻阅书籍。阅读“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一书,让我明白了:爱自己/孩子,全身心接纳自己/孩子,努力改变自己/孩子可以改变的,欣然接受自己/孩子不可改变的,才可以走出泥潭。

从那以后,只要阳光在家,我会经常向他敞开心扉:你就是你,永远都是。妈妈爱你,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无论你怎样,妈妈都一样爱你。一段时间后,阳光不在“一反常态”了。

本书第四章指出:让一个孩子感到被接纳,特别是来自父母和老师的接纳,会给他的一生带来巨大的影响。一旦没有被心目中最重要的人接纳,孩子便会拒绝接纳自己。

02

赞赏

赞赏是天底下最美的语言。真诚地赞赏如荒漠中的甘泉,如久旱的甘霖,能创造奇迹。

赞赏不仅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增强孩子对我们的信任感,还能激发孩子的成就欲望。不少享誉世界的名人,小时候表现平平,因为父母和老师的赞赏才得以成功。

爱因斯坦小时候口齿不清,成绩一般,因为老师的赞赏而信心倍增。

霍金小时候成绩并不突出,但只要取得一点点进步,他父亲就会大加赞赏。

大文豪苏格特,患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成绩较差,有一位老师发现他爱好阅读,便常常赞赏鼓励他。

占全球总人口约0.2%的犹太人,掌管全球约36%的财富,获得全球22%的诺贝尔奖。犹太人之所以如此卓越,与他们注重赞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有必然的联系。

犹太人毫不吝啬对孩子的赞赏,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当着孩子的面。他们善于发掘孩子的天赋,更善于捕捉孩子的优点。孩子每次取得进步,他们都会写在精美的纸上,贴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如果国家或家族有人表现卓越,他们会与孩子一起分享,借此鼓励孩子,帮孩子找榜样。如果孩子遭受挫折,灰心丧气,他们会给孩子讲他的榜样如何坚定信心,迎接挑战,拥抱成功的事迹。

每次送阳光上下学的路上或节假日,我都会想方设法引导话题,让他为我分享读过的书。因为我从来都毫不吝啬地赞赏阳光的分享,积极鼓励他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很多时候他都滔滔不绝。如果他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冒出“十万个为什么”,我会很夸张地睁大双眼,竖起大拇指,高声夸赞。碰到我回答不了的问题,就陪他去书中或网上寻找答案。

如果阳光读完一本书后,主动津津乐道与我分享,我会用心倾听,随后鼓励他自己动手写出来。只要他动笔,无论写得怎样,我都会以各种方式称赞他——一个大大的拥抱,一场热情洋溢的“表彰会”,一张精美的小贴画,或是一个美味的甜点。现在回想,阳光一直爱好阅读与写作,与我和家人、老师的赞赏密不可分。

03

关爱

爱是一切的源头,爱与被爱的能力,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关爱要求我们,与孩子相处时,一定要用关切的眼神、言语和行动,培养孩子被爱的感觉。如果我们不给予孩子关爱,他就没法儿明白什么是爱,怎样去爱,即便将来功成名就,也无法真正幸福。

本书第10章有一段描述:麦道卫制作《6A原则》录像时,问录像机前的父母,怎样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其中一位女士说:“我每天都拥抱他们,我的一个女儿特别喜欢我的爱抚,她会跳到我的床上,然后我们互相拥抱。她会告诉我说:‘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另外一位父亲说:“我认为,我能为孩子们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和他们坐得一样高,能看到他们的眼睛。一起在地板上玩他们的游戏,而我自己也能融入到他们当中——他们的玩具,他们好玩的想法,和他们一起在地上打滚。让他们坐在我的腿上,给他们讲故事。”

04

时间

爱的城堡是由“时间”构筑而成的。我非常喜欢《朗读者》中的一段话:陪伴意味着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不停上班、出差、应酬,买房、买车、换房、换车……真可谓披星戴月。我们会给孩子报昂贵的补习班,买新潮的智能电子产品、益智玩具,给孩子穿名牌,吃山珍海味。但就是不舍得花专门的时间陪伴孩子,即使和孩子在一起,也会时不时玩手机,聊天,心思完全不在孩子身上。

近些年,因为缺少陪伴,身心健康遭受重创的孩子越来越多,一些触目惊心的案例也时有发生。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如果这个阶段缺少陪伴,孩子未来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悲哀:缺位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

中国青年报曾做过一个调查:94%的受访者坦言,身边就有“影子爸爸”。而上海社科院做过的一个调查显示,近十年间,孩子教育由父亲负责的比例,已有30%下降到20%左右。

作为家庭顶梁柱的爸爸,有时的确分身乏术,如果你足够重视,一定能挤出时间陪伴孩子。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每天都会回家吃饭,陪伴孩子。他夫人米歇尔说:“无论发生什么事,每天下午6点半,我们会停下手中的所有事情,一起吃晚餐。”

05

责任

一个人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如果你在孩子面前尽心尽责、言出必行,那么,也会让孩子在棘手的情况下担负起责任。

1920年,美国一位12岁的男孩踢足球时,不小心撞碎了邻居家的玻璃窗,小男孩向那家主人认错后,回家找爸爸要钱赔偿。他爸爸说:“虽然家里有钱,但是你闯的祸,你得自己负责,我借你15美元,不过你以后得想办法还我。”小男孩迅速给邻居送去了15美元赔偿金。

从此,小男孩边学习边打工挣钱。几个月后,他终于还上了父亲借给他的15美元。他父亲夸赞道:“一个能为自己的过失行为负责任的人,将来一定会有出息!”这位小男孩后来成了美国总统,他就是里根。

06

权威

权威需要用“爱”进行管理。只有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权威,对孩子学习品格,辨别正确和错误,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只有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权威,才能帮助孩子学会在一定的界限内做出选择和决定,从而拥有正确的判断力。

这样的声音你是不是并不陌生:“我儿子可省事儿呢,我叫他往东,他不敢往西……”;“我家妞可听话呢,她从小到大的课外班,都是我给报的……”;“儿子想留在上海发展,我可没答应,这不,回来了。”做家长的权威溢于言表,这样的家长是“绝对掌权者”。他们很少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看,去听,去感受,时时、事事都不忘掌握和行使自己作为家长的绝对权力。

“6A原则”是我们养育孩子不可多得的行动指南,无论是波涛汹涌还是风平浪静,它都会一直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如果孩子在“6A原则” ——接纳、赞赏、关爱、时间、责任、权威下成长,他/她一定会成为一位自尊自爱、自强自立、感恩知足、心胸豁达的孩子,你一定会收获完美的亲子关系和幸福美满的家庭。

-END-

作者简介:阳光妈妈,某教育上市公司董事,微信公众号美国式家庭教育(ID:mgsjtjy)创办人。爱好阅读、美食、摄影。

读书路上

好书相伴,成长幸福——阅读的魅力与意义

2024-6-25 15:01:44

读书路上

英国专家打造女性理财宝典,助你摆脱月光族,享受财富自由

2024-6-25 17:08:27

搜索